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民生 > 教育 > 正文

科技战疫:东华“国家队”打出硬核组合拳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张炯强     作者:张炯强     编辑:杨玉红     2020-05-13 08:49 | |

1.png

图说:东华大学的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主动担当战疫“行动派” 采访对象供图(下同)

  第一时间立项新冠病毒医卫防护材料应急专项,快速研发,产品进入抗疫一线单位;多平台开展专业科普;向国外合作院校和专家发出慰问信……为有效应对疫情,位于东华大学的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主动担当战疫“行动派”,为医卫防护材料研发攻关提供有力科技支撑。

  急!20天完成应急专项布局

  1月28日,正月初四,在从江苏老家赶回上海途中,中国科学院院士、实验室主任朱美芳一条条浏览着疫情报道,口罩、防护服急缺,医护人员存在感染风险……研究了30多年材料的她,心急如焚,思考着如何把研发人员和生产力量快速集结匹配起来,为抗疫作贡献。

  2月8日,实验室微信公众号发布“新型冠状病毒医卫防护材料应急专项申请通知及指南”,高校、科研院所、纺织及纤维材料企业、一线医疗单位等纷纷响应。2月27日,战时应急研发专项项目设立,优中选优确定了25个应急项目。

  据实验室介绍,这些专项紧密围绕新冠病毒医卫防护材料应急开发和生产研究,涉及口罩、防护服、抗菌材料等,发挥实验室在纤维基、高分子基医卫防护材料领域的研究专长,组织技术团队联合企业、医院解决产业化关键问题,实现应急生产。把学科链、创新链、产业链联合起来,打通“前后道”,专项实施从组织形式到经费管理,全部采用“战时模式”,速度快,要见成效。

  难!“要做就做国内没有的”

  防护服闷热、不透气,医护人员穿着不适的报道牵动着实验室科研人员们的心。“要做就做国内没有的”,材料学院毕业生罗章生与朱美芳团队一直有着紧密联系和合作,致力于在无纺布方面实现独创突破。已是厦门当盛新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的罗章生很快接到了实验室合作启动防护服应急生产的电话,双方一拍即合,与团队青年教师骨干相恒学副教授联合申报《耐磨透气高阻隔性当盛新材Rowelk®有限次使用连体防护服的结构与性能评价》应急专项,争取尽快生产出高品质的防护服送到抗疫一线。

  没工人、没原料,罗章生拿出“重新当工人”的那股劲,到处想办法,三四天后就交出了一件小样。当盛公司还向厦门市政府递交请战书,旋即得到支持。在项目团队技术支持下,公司生产马上进入战时状态。通过瞬时释压纺丝成形设备,团队开发出了高阻隔、高耐磨、高透湿安全防护材料,部分物化指标甚至超过了美国杜邦公司的“特卫强”(Tyvek),制备出系列有限次使用医用防护服,目前当盛公司每天可生产约2000件。随后,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紧急启动的高端防护服项目中,双方联合申报并获得专项支持。

3.png

图说:项目团队抗疫一线捐赠防护服

  项目团队还向武汉方舱医院、湖北汉川人民医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研究所、复旦大学医学院等抗疫一线单位,以及美国纽约州先进能源技术中心、德国德累斯顿工业大学等合作单位捐赠Rowelk®有限次防护服5000余件套。既缓解了防护服短缺的困境,又增强了国际合作单位的抗疫力量。

2.jpg

图说:实验室内贴着标签的测试口罩

  “水煮5次”“蒸1次”,在材料学院教授李光的实验室里,有各式各样贴着标签的测试口罩,一个多月前的忙碌若在眼前。为保证数据准确,李光在学校和家之间当起了实验员、测试员。如何让口罩戴得既舒适,又可重复使用?通过她牵头的《高性能防护纺织品和口罩的研究及规模化开发》应急项目,很快开发出了聚四氟乙烯纳米纤维高性能口罩滤芯膜(Hyproof)。这种纤维可过滤极细小的颗粒和病毒,不需静电处理。而用它制成的滤芯膜则十分轻薄,每平方米仅1-2克,过滤效率高、性能稳定,可循环使用。

  该项目组与上海汉圃新材料公司合作,抓紧优化设备调控和工艺参数,3月初以来,生产高性能口罩滤芯膜(Hyproof)15万米,定点供给口罩生产企业。上海巨臣婴童服饰有限公司采用该滤芯膜,生产销售高性能防护口罩300万只以上,直供几十家企事业单位,在复工复产关键时期提供了急需物资保障。

  重!是责任使命,更是常态担当

  谈及在时间紧急、条件不足的情况下,为何设立应急专项,朱美芳说:“国家重点实验室就是要在国家最需要的时候,急国家所急,解决国家的困难,这是我们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使命。”短短两个多月,25个项目或实现量产化,或取得实质性突破,或形成前瞻性发展布局建议……这份急难时刻“舍我其谁”的担当,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成了实验室非常时期的“新常态”。

  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病毒,让大众知晓如何“科学防护”尤为重要。及时发声,专业科普,实验室责无旁贷。通过“SKLFPM”微信公众号推送“战疫之盾:带您走进个人防护非织造材料”“集丝抗疫:口罩中的微纳米纤维非织造材料”等科普文章,引导大家认知防护材料,科学防疫。非织造材料专家靳向煜教授在参与应急专项研发的同时,还参与了《民用卫生口罩》团体标准、《儿童口罩技术规范》的起草制定工作,撰写多篇科普文章,并出版专著《战疫之盾:带您走进个人防护非织造材料》。

image013.png

图说:《战疫之盾》

  面对依然严峻的全球疫情防控形势,实验室心系海外科研工作者,先后向美国斯坦福大学、意大利米兰理工大学、德国马普研究所、葡萄牙马德拉大学等30余所合作院校、50余位密切合作的国际知名教授发去慰问信,介绍实验室应急专项情况,并为有需求的单位和专家寄去口罩及防护服等物资。

  疫情过后,人们可能还将继续面对与病原体的长期斗争,朱美芳表示,这次疫情“大考”,让我们重新认识“平战结合”的意义,下一步要研发更加高效、广谱、安全、经济的抗菌抗病毒纺织物,搭建科教、产教、军民“三融合”的协同创新平台,建立材料设计与纤维成型先进制造全链条体系,以全面提升我国控制感染性疾病风险的能力。科技“赶考”,任重道远,东华这支“国家队”一直在路上。

  新民晚报记者 张炯强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