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民生 > 教育 > 正文

“农家翻译”用方言土语给老人讲小康故事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王蔚     作者:王蔚     编辑:张钰芸     2020-08-11 09:01 | |

  新民晚报讯 (首席记者 王蔚)81岁的谢晋泉老伯是松江区石湖荡镇东港村的村民,他还有一个身份——“农家翻译”。如今,全镇有26名“农家翻译”活跃在乡村的各远程教育收视点,职责是把石湖荡镇社区学校开设的各类课程,以及时政新闻、惠民惠农政策等,用松江方言“翻译”出来讲给老年学员们听。这几天,镇里又在物色新的志愿者,争取扩大队伍,每个村至少配备一名“农家翻译”。

  石湖荡镇60岁以上的老年人共有8806人,占户籍人口的61.3%,高龄文盲老人多达七成以上,他们中很少有人能完全听懂普通话,平时大家更愿意用浓浓的乡音聊家长里短。镇社区学校的远程收视班已办了多年,内容有农业科普、生活休闲、卫生保健、烹饪营养、文明礼仪等,还会时常传播一些国家大事、上海新闻和社会新风。作为优秀学员的谢晋泉老伯发现,班上有好几位老人听课很吃力。远程教育都是普通话教学,一堂课下来,老人们不要说记笔记了,很多地方听都听不明白。于是,曾经当过初中数学教师的谢晋泉,自告奋勇当起了辅导员。“每天的课是9点10分开始的,到现在我都是骑电瓶车去上课的,7点多就到了,可以和大家一起温习一下前一次课的内容。课后,我还会把记的笔记再用松江话复述给大家听。如果我也有搞不懂的地方,就回去翻书查资料,等下一次上课时再跟大家交流。”谢老伯说,老年学员大多对家庭奔小康和健康生活的内容特别有兴趣,但致富之道中有不少政策术语,健康知识里也有很多医学专用名词,他就会用方言土语把讲课的内容再做一些通俗的解释。

  “农家翻译”们还有一项任务是协助大家写作业。虽然听课的都是60岁以上的老人,但班级里有要求,希望大家经常写写学习心得。有的老人写得不通顺,“农家翻译”就逐篇帮着修改。有的老人不会写文章,这也没关系,可以口述出来让“农家翻译”帮他们“译”成文章。学校还会每年出一本集子,汇编每位学员一学年里的最佳作业。新中村的蒋阿婆已是耄耋之年,不会用电脑,她的作业是“农家翻译”帮她打印的。当蒋阿婆看到自己的作业被印成了书,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一有邻居来串门或有小辈来探望,她就把作业集拿出来展示。

  据负责培训和组织“农家翻译”工作的石湖荡镇社区学校教师游赛红介绍,按照规划布局,今后各居村委都要建立“户(互)助学习点”,让更多的“农家翻译”走街串巷,将远程教育内容“无障碍”地送进千家万户。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