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民生 > 教育 > 正文

“未来专业”学什么、怎么学?上海交通大学未来技术学院成立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易蓉     作者:易蓉 通讯员 皎轩     编辑:钱文婷     2021-08-19 11:19 | |

MAR_2691-01-01.jpeg

图说:上海交通大学未来技术学院正式揭牌成立  新民晚报记者 孙中钦 摄(下同)

   新民晚报讯(记者 易蓉 通讯员 皎轩)今年5月,教育部公布首批未来技术学院名单,包括上海交通大学在内等12所国内高校入选。今天,上海交通大学未来技术学院正式揭牌成立,倪军教授担任院长,学校将整合校内外各种优质资源,依托相关理、工、医等优势学科,聚焦未来能源和未来健康技术,打造学科交叉融合和高度国际化的未来技术学院,将开设可持续能源和健康科学与技术两个新专业。 (2014年新民晚报曾在倪军教授获得2013国家科技合作奖之际专访,以 《“中美之间大使”一当20年》 讲述他在推进国际合作、人才培养的故事。)

   何为未来?

   环境污染、气候变化、资源短缺等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问题和挑战越来越复杂,要解决好这些问题和挑战需要新的科学技术。上海交通大学未来技术学院瞄准前沿科学,着眼于未来能源和未来健康技术,开设可持续能源和健康科学与技术两个新专业。

   低碳化、互联网化、智能化是未来能源变革的重要技术方向,可持续能源方向将围绕新型能源技术、新一代信息网络技术与智能化的高度融合,为解决当今技术挑战和探索未来能源变革提供新思路与技术途径。该方向将基于上海交通大学在材料与结构设计、智能制造、热/电管理、网络信息、自动化等领域的综合学科优势,聚焦未来能源技术全产业链跨学科研究,推进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技术与新型能源技术的有效嫁接,实现能源系统的智能化与数字化管理,促进大规模移动能源系统时空域协同调控与创新业态模式。

MAR_2868-01.jpeg

   健康是人类的永恒话题和共同追求,以人工智能和医疗机器人为主的新技术浪潮将推动医疗健康体系向更加“以人为本”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演进,催生“无处不在医疗”“全生命周期关怀”及“精准医疗和精准健康”,使得医疗健康服务从满足基础功能需求向个性化、智能化、微创化诊疗服务发展,提前捕获病兆实现预警或提升药物治疗效果。健康科学与技术方向将融合人工智能、医疗机器人、微观尺度通信、微纳控制等技术和新一代医疗技术/健康管理手段,推进医疗服务向可预见性、可预防性、个性化及参与性,促使以病人为中心的健康管理得到更大发展,实现患者自我治疗和健康管理,减少临床干预。

   未来人才如何培养?

   工程科学教学内容更新的速度往往慢于产业实践更新迭代的速度,这就导致“用过去的知识教育现在的学生服务未来的发展”。上海交通大学未来技术学院为改变这一现状,把能力的培养融入到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建立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能力培养为导向的人才培养体系。开展E3(Experiential Engineering Education)体验式工程教育,在传统的课程教育模式基础上,加强基于科研和实践项目以及课外活动的学习方式,聚焦学生数理知识的应用、工程问题的解决、创新设计、合作沟通、领导、批判性思维、人文素养、职业道德、社会责任意识、终身学习等能力的培养。

   此外,上海交通大学未来技术学院还将打破现有传统专业之间的壁垒,为学生提供跨专业选课的便利。合理设计培养计划,真正以兴趣驱动为导向,提供细颗粒度模块化、定制化的课程选择,给予学生更加充分的自主选择权。同时,制定过程化、制度化人才培养质量控制体系,形成一套持续自我改进的机制,确保人才培养的质量。

   值得关注的还有,上海交通大学未来技术学院鼓励学生大二开始选择感兴趣的前沿方向,参与课程设计或科研项目,创新考核模式,选拔优秀且对科研有深厚兴趣的学生进入硕士或硕博连读项目。同时着力打造荣誉课程体系,开展高质量教学,强化学生学术志趣培养和学术生涯规划指导,鼓励和支持博士生每年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发表高质量文章。未来技术学院将不断探索国际合作新模式,拓展国际合作新领域,与合作学校共建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开展科研教学合作,完善国际化管理服务体系,选派优秀学生去国外一流实验室联合培养,展开科研合作。

   未来技术学院还将打造深度的校企合作人才模式,与相关合作企业共建课程所需的系列教学实验室,设立学校和企业的双导师制,让学生深入企业开展科研、实践。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