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民生 > 教育 > 正文

第十届全国海洋航行器设计与制作大赛决赛在沪举行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易蓉     作者:易蓉     编辑:陆常青     2021-08-30 09:18 | |

图说:今年大赛参赛热度空前 来源/采访对象供图

  日前,我国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层次最高、规模最大、覆盖面最广的学科竞赛——第十届全国海洋航行器设计与制作大赛决赛在上海交通大学举行,来自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英国斯特拉斯克莱德大学、挪威斯塔万格大学、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以及中国船舶集团西安精密机械研究所、江苏自动化研究所等128所院校和科研院所的666件作品入围全国决赛。最终决出以《“深蓝卫士”基于视觉的智能岸艇协同打击系统》为代表的特等奖54件、以《多关节变速智能仿生鱼》为代表的一等奖111件,及以《多功能海洋环境监测平台》为代表的二等奖163件。

  提炼行业的“真问题”,锤炼学生的“真本领”

  今年大赛参赛热度空前,共吸引来自境内外389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8985名师生参与。受疫情影响,大赛组织方采用虚拟现实交相融合、线上线下协同办赛的模式。除了针对评委评审环节设置云答辩,还针对模型水池竞赛环节,在江苏科技大学设置了线下赛场。参赛选手将作品线下寄送,由志愿者通过在线直播形式,进行公开竞赛展示。

  本次大赛以2021年3月23日苏伊士运河“长赐号”搁浅事件为背景,基于中国船级社与上海交通大学共同开发的虚拟测试系统,设计高精度仿真测试场景,考察参赛选手的算法在狭水道对大型运输船舶的操纵控制能力;大赛还利用上海交通大学(日照)智能船艇测试场积累的实验数据,设置了水面与水下智能感知的赛道,考察参赛选手的算法在实际海洋环境中识别目标的能力。

  中国造船工程学会副理事长李国安表示,大赛涵盖船海工程、人工智能、航海技术、自动控制等多学科领域赛道,有助于进一步培养交叉学科创新型人才,推动智能船舶、绿色船舶等行业前沿技术的快速发展与转化应用。海洋智能装备与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易宏教授介绍说,海洋装备的智能化转型发展,对船海学科人才创新实践模式提出了新需求,以大赛为平台,以数据为纽带,希望智能船艇“测试场”成为服务人才培养的“练兵场”。

  产学融合育人,青年英才喷涌

  江苏科技大学李志富教授是首届全国海洋航行器设计与制作大赛特等奖获得者,现在他已经成长为冰区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领域专家,并入选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回顾当年的参赛经历,他认为那段经历丰富了他的知识背景和科研能力,加深了对船舶行业的理解,凝练研究方向,也坚定了他从事船海领域科学研究的信心。现在,他正带领团队攻克极地海洋工程装备与技术难题,为海洋强国建设贡献智慧。

  上海交通大学首届“黄旭华奖学金”获得者于特,曾获第七届和第九届全国海洋航行器设计与制作大赛的特等奖,毕业后选择加入中国船舶集团第七二六研究所工作。大赛中,他作为一名学生“技术总师”与团队成员攻坚克难打磨作品,让他们学会了责任与担当。

  上海交通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系主任薛鸿祥教授说,“革新培养模式和教学体系,培养学生适应行业发展和变革的能力是高校的职责所在。获得佳绩的作品往往是由学生在船海学科知识基础上,借助信息、材料、能源等跨学科前沿技术,形成的创新解决方案。”上海交大船建学院党委书记周薇表示,为深度融合第一课堂教学与第二课堂实践,学院成立校学生创新中心船建分中心,为船海专业学生提供“课赛融合、以赛促学”的空间,旨在加强学生基础知识的应用、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跨专业知识。

  中国船级社科创试验中心主任蔡玉良希望,借助大赛吸引更多创新人才聚焦行业前沿问题,促进智能船舶测试验证技术迭代升级,切实推动我国智能船舶与智能航运发展。

  本次比赛由中国科协与工信部指导,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造船工程学会、国际船舶与海洋工程创新与合作组织等单位联合主办,上海交通大学等单位承办,围绕新概念创意设计、舰船模型智能航行与特种作业、海上智能感知、舰船航行虚拟仿真等科目设置11个组别。第三届“海上争锋”中国智能船艇挑战赛等活动同期举办。

  新民晚报记者 易蓉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