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民生 > 教育 > 正文

上海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巡礼|老中青三代教师接力与病毒赛跑,为学生引路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张炯强     作者:张炯强     编辑:钱文婷     2021-10-03 11:30 | |

  实验室里,他们是与病毒“赛跑”的科研先锋队,争分夺秒为人群健康保驾护航;课堂上,他们又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潜心育人点燃学生心头的火种。在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有一支由中国工程院院士闻玉梅领衔的基础医学院病原生物学系医学微生物教学团队。多年来,这支20余人的团队围绕持续性感染及新发突发传染病防控核心问题集中攻坚,把最前沿的科学研究引入课堂。作为科研工作者,他们以攻克传染病为己任;作为教师,他们带领学生打开医学微生物学研究的大门。

团队合影.jpg

图说:团队合影 采访对象供图(下同)

  2018年1月,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病原生物学系医学微生物教学团队被认定为全国首批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近年来,团队中闻玉梅院士获得首届教育部杰出教学奖,上海市教书育人楷模,上海市教育功臣等称号,袁正宏入选上海市“为人为学为师”先进宣传典型,团队的《医学微生物学》课程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新冠疫情发生以来,这支由老中青三代人组成的教师团队在抗疫战场上再度谱写新篇章。

  “科研的目的是为人民”

  位于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复星楼的团队实验室常年一片忙碌景象,无论是深夜,还是节假日,实验室里总有亮起的明灯。“科研的核心是创新,科研的道路是勤奋,科研的态度是求实,科研的目的是为人民。”闻玉梅20世纪90年代说过的话,至今仍贴在实验室的墙上。

  病原生物学学科关系着无数人的生命健康。从战乙肝,抗非典,再到如今的抗击新型冠状病毒,闻玉梅和她的团队同病毒的斗争从未停止。

  2003年非典肆虐,当时已年近七旬的闻玉梅赶到广州研制灭活SARS病毒的免疫预防滴鼻剂。她亲自进实验室,与学生将SARS病毒株培养出大量用于实验的病毒液,她们每天接触大量活病毒,最多时每毫升就高达1亿个病毒。

  闻玉梅的身先士卒成为团队中年轻人的榜样,“国有需,召必应,战必胜”成为团队代代传承的信条。

  2020年初,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正在这个实验室中,团队联合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仅用3天的时间,就从一例病例样本中成功分离并鉴定出上海首株新型冠状病毒,为疫苗研发和抗病毒治疗提供支撑。

在基础医学院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活动上,学生向闻玉梅院士赠送手绘漫画,致敬她为防疫科普做出的贡献.jpg

图说:在基础医学院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活动上,学生向闻玉梅院士赠送手绘漫画,致敬她为防疫科普做出的贡献

  抗疫成果的背后是团队无数人不眠不休,与时间赛跑。疫情发生后,复旦大学病原微生物研究所所长姜世勃和实验室同事第一时间退掉了早已买好的返家机票,组成攻关小分队,由陆路研究员担任队长,带领攻关队员们冲锋陷阵、奋力拼搏;基础医学院研究员应天雷记得,有一次凌晨3点多分析完数据经过实验室,发现学生们都还在。他们说,想要第一时间看到实验结果,想快点开发出药物,打败病毒。疫情防控期间,广大师生组建多个团队,建立药物筛选平台,开展校内外合作项目、企业和科研机构技术服务42项,为校内外企业和科研机构鉴定抗病毒中和抗体350多个,筛选抗病毒药物及化合物3000多个,测试研发疫苗6个,测试抗病毒材料和设备3个,多个有效的抗体和候选药物积极进行深入研究和向临床转化,在上海市及全国新冠疫情的防控基础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用老师心头的火,点亮青年心中的火种

  “人生并不是一支蜡烛,而是一支火炬。我们要把它燃烧得十分光明灿烂,然后交给下一代”。在闻玉梅看来,培养青年人才的需求迫切,要用老师心头的火,点亮青年心中的火种。

  硕果累累的科研成就给闻玉梅带来了足够的知名度,但闻玉梅并不看重这些名利,她更看重自己作为老师的角色。50多年来,她在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培养了几十届学生,其中有不少人成了所在领域的学科带头人,为中国的科研事业贡献力量,为医学事业培养更多接班人。

  “老师,我记得您当时为我这么做的,所以现在我也想这么做。”复旦大学党委副书记、上海医学院党委书记、基础医学院院长袁正宏刚留校时,是恩师闻玉梅帮助他争取到了宿舍。如今,当发现研发能力很强的青年好苗子海外归来一时没地方落脚时,袁正宏自己先出钱,让他们暂时在酒店住下。

团队扎根科研一线,围绕持续性感染及新发突发传染病防控核心问题集中攻坚.jpg

图说:团队扎根科研一线,围绕持续性感染及新发突发传染病防控核心问题集中攻坚

  作为团队主要负责人,袁正宏连续近20年领衔开设《医学微生物学》课程。尽管有繁忙的行政事务在身,袁正宏对于教学的要求丝毫不放松。学生们这样评价他,“袁老师继承了闻玉梅老师的风格——敬业、严格,以及在原则问题上坚持、顶真、不怕得罪人;他对学生要求高,但他对自己要求更高。”

  “我们这代人现在做不到的,但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我们的下一代或者是我们下一代的下一代一定能赶上国际水平。”这是闻玉梅当年送给作为研究生的瞿涤的一句话。瞿涤是林飞卿和闻玉梅的第一个博士研究生,如今,瞿涤自己也成为了一名教授,作为教学团队的主要负责人,瞿涤成了这句话的践行者与传承者。

  瞿涤担任《医学微生物学》课程主讲老师已经很多年了。早上8点钟的课,7点35分,瞿涤就会出现在教室,调试好上课用的设备后,就开始与在场的同学谈心、答疑,或是向学生打听一点课程反馈。对于治学,瞿涤有时甚至会有点“吹毛求疵”。最让同学们惊叹的是她的教学PPT,她会认真核实每一处知识点,增补最新的科学研究结果,甚至每一处字体、大小、标红、图片,她总会细细斟酌,总会考虑“这样放学生看不看得清?看不看得懂?”

2020年2月7日,团队联合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仅用3天的时间,就从一例病例样本中成功分离并鉴定出上海首株新型冠状病毒,图为科研人员在BSL-3实验室工作.jpg

图说:2020年2月7日,团队联合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仅用3天的时间,就从一例病例样本中成功分离并鉴定出上海首株新型冠状病毒,图为科研人员在BSL-3实验室工作

  积极发声抗疫,以科学力量抚慰人心

  疫情防控期间,团队成员们还积极发出科学的防疫声音,给大众带来定心丸。

  “主要是能够把我认为比较科学的想法和观点传递给大家,告诉大家不要慌张,但也不要太掉以轻心。”闻玉梅对前来采访的媒体记者说。疫情发生后,平日低调的闻玉梅多次接受媒体采访,亲自撰写文章,做科普讲座,以科学的力量抚慰人心。

  当76岁及以上人群新冠疫苗登记预约接种工作启动时,闻玉梅第一时间进行登记,完成疫苗接种。当看到闻玉梅打疫苗的场景,基础医学院2019级硕士生朱文佳有感而发,手绘了一幅温馨可爱的漫画,在听完闻老师迎接建党百年专题党课后送给了她。画中的闻玉梅笑得眉眼弯弯,撸起袖子,周围有两个可爱的小天使护士为她打疫苗,还配有她的防疫“金句”:“防控疫情,我们要建立防火墙;自己打了疫苗,就等于手中有了灭火器。”这幅凝聚着学生满满心意的画被闻玉梅视若珍宝,挂在办公室墙上,每当向别人介绍这幅画,她总是笑得开怀。

  从抗疫攻关、科普,到群防群控……在这场前所未有的战疫考验中,团队成员们传承前辈精神,越来越多青年人成为崛起的“后浪”,勇立潮头,奋勇拼搏。

  新民晚报记者 张炯强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