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民生 > 教育 > 正文

“原来螃蟹吃这些!”这所临港高校的劳动教育基地很有特色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郜阳     作者:郜阳     编辑:杨玉红     2021-10-20 10:03 | |

图说:两位大学生体验喂螃蟹 于光磊 摄

  这几天气温骤降,对人来说或许不那么适应;不过对中华绒螯蟹来说,这个天气正适合“长个”。这不,早上太阳些许露头,它们就迫不及待地爬到岸边,懒洋洋晒个太阳后再钻回水里。

  “我还是第一次知道,原来大闸蟹吃的是碎带鱼和熟玉米粒混合饲料。”在上海塘之趣水产养殖有限公司的蟹塘旁,上海海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两位姑娘坐上小船,在养殖工人的指导下,向湖面抛撒饵料。“看着简单的工作实际上很费体力,更何况有那么多池塘。”上岸后,两人不住感叹。

  这次体验得益于“看大蟹、庆丰收、绘蟹乐——2021上海河蟹产业体系浦东行”活动。“蟹螯即金液,糟丘是蓬莱”,在这个诗情画意的季节,上海海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与上海塘之趣水产养殖有限公司合作建立了劳动教育基地。

  选择“塘之趣”,学院有多方考量。“首先,这儿是学校教授、上海市河蟹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王成辉的科研和养殖基地,用来向大学生现身说法,开展劳动教育可谓不二之选。”经管学院院长杨正勇教授告诉记者。

图说:塘之趣上海中华绒螯蟹产业基地 新民晚报记者 郜阳 摄

  这儿养殖的,是王成辉历时10余年选育的“江海21”河蟹良种。“同学们仔细看,这些是种蟹。”塘之趣总经理吴海鸥轻巧地从池子里抓出一只大螃蟹。见身边男生有些犹豫,便指点了一下:“抓住壳的两边,它的大钳子就没用啦!”放到秤上,大家顿时惊叹:“哇,居然有400多克!”吴海鸥解释,“爸爸妈妈”茁壮,“蟹二代”才能继承优良基因——尖额齿、大长腿,青壳白肚、金爪黄毛。首批开捕已经出现了雌蟹6两、雄蟹8两的“大块头”。

  “这里离学校不远,16号线往返很方便。”一位同学道出了塘之趣的“地利”。

  在上海河蟹产业技术体系经济文化组组长、上海海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刘华楠看来,塘之趣作为学院的劳动教育基地,很有意义。“经济管理学院的学生们之前对水产养殖的过程知之甚少,在这儿他们可以感受生态养殖的变化。”她说,“同学们之后还会参与到河蟹的市场营销和推广中,我甚至觉得,这是一个很不错的毕业论文选题。”

  “阿拉啥辰光好吃上大闸蟹了?”当天的劳动教育活动快结束时,有大学生问吴海鸥。“这几天秋风起来了,河蟹正在最后的育肥阶段,再等上十来天,就能在市场上购买到肉美膏肥的大闸蟹了!”

  新民晚报记者 郜阳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