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民生 > 教育 > 正文

中侨学子支教山区 她想要给大山的孩子带去温暖和力量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易蓉     作者:易蓉     编辑:裘颖琼     2021-11-12 19:31 | |

1112_1.jpg

图说:杨思雨 采访对象供图

  位于四川省乐山市马边彝族自治县的荣丁中学,是一所寄宿制乡村中学,700多名在校生却只有40多位老师。上海中侨职业技术大学外国语学院19级西班牙语班杨思雨来到了这里,成为了一名乡村教师,她想要给大山里的孩子带去更多温暖和力量。

  她的教育情结来源于曾任外国语学院党支部书记的封晓莉老师。封老师积极响应中侨职业技术大学推进“三全育人”服务学生的理念,在工作中关心、关爱学生于细微处,致力于学生成长成才,以自己身边亲人的支教经历与感受感化学生。杨思雨也想要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奉献自己一份力量的热情、信念与决心却越来越强烈。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杨思雨联系到了四川省小凉山地区的教育部门,表达了自己想要为教育事业奉献一份力量的想法。不久,她便收到了来自四川乐山市马边彝族自治县教育局的邀请函。

  荣丁中学的学生80%都是彝族学生,有的彝族学生还不会写字,甚至连普通话都不会,这给初来乍到的杨思雨带来了不小的挑战。要想跟学生共同成长,首先要克服的就是语言的障碍。只有交流,才能了解更多的彝族文化,让大山里的孩子们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杨思雨还发现,学校大部分孩子是留守儿童甚至是孤儿,家庭收入十分拮据。于是主动与中侨大学团委联系,希望学校能够募捐一批棉服,让这里的孩子不再感受寒冷。募捐的帖子发出后,中侨师生一呼百应,纷纷慷慨解囊奉献爱心。来自母校师生的关爱不仅温暖了荣丁中学的学生,也更加坚定了杨思雨继续支教的决心。

  一张床、一个随时都容易散架的衣柜、一张破旧的桌子兼梳妆台是支教老师的住宿环境。有朋友开玩笑说,“看你那里家徒四壁”,杨思雨却坚定且骄傲地答复“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教育的情怀、榜样的力量影响了周围的人,在得知杨思雨的从教经历后,身边同学纷纷加入支教行列。

  新民晚报记者 易蓉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