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同济72岁退休女教授吴於人当上科普女主播 来源/网络
近日,同济大学转发一则视频——“同济72岁退休女教授当上科普女主播”,走红网络。视频上,只见一名架着副挂脖眼镜的老太,手持扫帚,讲起了宇宙射线。“宇宙射线无处不在,它穿透所有的东西,包括我们的身体。射线能量强,很可怕,但我们不必怕,因为地球有磁场、有大气层,可以吸收射线”, 老太一边讲解,一边右手擎起一把竹扫帚,左手从扫帚柄划到末须端,网友一下子明白过来:它的轨迹就像扫帚一样,从能量集中到渐渐减弱、分散。
这位老太名叫吴於人,是同济大学的退休教授,她坚持物理科普教育16年,如今成为短视频平台的一位科普主播,网友称她为“吴姥姥“。
吴教授在短视频里演示实验,将一个个晦涩难懂的物理知识变得通俗有趣,大量网友跟随她的视频在科学的世界遨游。
吴姥姥总能用一种天然的想象力,带着孩子们去理解科学究竟是什么。比如,“这是一个望远镜,一个口径为500米的‘天眼’,像一口大锅,能下多少饺子啊?”南仁东的球面射电望远镜,在吴姥姥口中变成了小朋友们能够理解的模样。
又比如,她介绍,“王朝阳在大会上宣布的电池技术,解决了以往电池在寒冷环境下性能降低的问题。怎么样去讲电池的结构和新的自加热,我就想到了用三明治,把其中的生菜叶子抽出来,放在上面,做薄薄的第四层解释。”
吴於人的科普之路并非从做主播才开始的。退休之前,她是同济大学物理学教授,物理演示实验室主任、教研室主任,教育技术硕士生导师;她曾在2001年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005年获得上海市教学成果二等奖;她还是同济大学出版社《大学物理 ——21世纪网络版系列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工科大学物理网络课程》的第一作者。
在教《大学物理》时,吴於人便发现,不少学生对物理有明显的畏难情绪——可能很擅长做物理题,但并不热爱物理,更别说好奇心和探索欲。她有意在实验器材的选择和布置上贴近生活,和同济大学同事们一起建设物理探索实验室,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从中拾回科学探索的纯粹乐趣。
2007年,她在同济大学的支持下,在上海市科委、教委指导和资助下创办了上海市青少年科技人才培养基地同济大学物理实践工作站,开始了她面向基础教育阶段的中小学生科普。
科普实践中,吴於人和她的团队成员了解到,网络时代,借助新媒体、视频,效果更好。2018年,由吴於人等牵头,联合十位博士教授的“不刷题俱乐部”成立,他们为公益科普探索找到了新的传播形式——进驻视频平台。
最初,团队拍一拍实践基地的科普日常,后来发现凡是吴教授出镜解说的视频,点击热度都特别高,出了接连好几个“爆款”。于是,由她“担纲”主角,账号逐渐做出了自己的风格定位。
宇宙射线、楞次定律、减慢光速……这些难懂的物理专业术语,竟然几十秒、一分钟讲得清清楚楚。
短视频平台上第一条火起来的视频是关于“人造太阳”的,有72万的播放量,获得了5万点赞。随着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不刷题俱乐部”账号下的评论、私信也如雪花纷纷而至。对于物理爱好者和学生的问题,吴“姥姥”会认真给出回答,由新媒体小伙伴传达。在和网友的互动中,她也会获得一些灵感,讲讲大家感兴趣的科学话题。
如今,吴“姥姥”每周都要精心布置选题,寻找科普道具。她和团队成员有个心愿:让更多的孩子喜欢物理。
新民晚报记者 张炯强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