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民生 > 教育 > 正文

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伊塔玛尔·威尔纳:最喜欢和中国学生交流、思想碰撞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张炯强     作者:张炯强     编辑:陆佳慧     2021-11-23 19:53 | |

图说: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华理费林加诺贝尔奖科学家联合研究中心伊塔玛尔·威尔纳教授 来源/采访对象提供

   上海高校中第一个以诺贝尔奖得主命名的研究机构——费林加诺贝尔奖科学家联合研究中心坐落于华东理工大学梅陇校区内。每年有几天,在这里的一间实验室里,人们总能看到一位来自以色列的老人,只见,架子上摆满烧瓶,角落里摆着冷冻器,他坐于电子显微镜前,观察着不同化学物融合之后的反应……他就是刚刚成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的伊塔玛尔·威尔纳。

   2016年,费林加教授和另外两名学者因“分子机器”共同获得了当年的诺贝尔化学奖。随后,费林加与华东理工开始合作,成立了联合实验室,深入“分子机器”的研究。

   在纳米状态下,采用“分子机器”,可以诞生新材料、新技术。

   威尔纳加盟了这个团队。他是“分子机器”领域的领军人物,运用DNA、蛋白等生物大分子,结合金属纳米颗粒,创新构建了一系列生物/纳米功能自组装体系,如DNA分子机器、逻辑门、杂化组装体、多层级组装体等。基于上述功能组装体,他开发了系列生物纳米催化新方法,提出“核酸适配酶”全新概念,大幅提升了模拟生物酶催化的效率与特异选择性。同时,探索了纳米组装体在生物光电传感、智能响应软材料等领域的应用,是该研究领域的杰出贡献者。

   威尔纳与中国科学界保持着长期紧密的联系与合作,持续开展学科前沿研究。至今已培养30余位在中国以及世界各地任职的中国籍及华裔学者,其中10余位学者获得国家高层次人才项目资助。他还与华东理工田禾院士共同领衔依托华东理工大学组建了教育部“结构可控分子工程”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与上海市精准化学国际联合实验室,服务上海科创中心建设,旨在打造精准化学与分子工程基础研究、人才培养和国际合作高地。

   “我最喜欢和中国的学生交流,思想碰撞。”威尔纳说道。早在2003年,他就开始了与华东理工大学的合作研究。在将近20年的合作中,他每年都会造访华东理工大学并开展专题讲座,并多次协作举办国际研讨会。威尔纳认为,来华东理工大学最开心的事情就是与青年学者以及年轻的学生们交流讨论课题与科学问题。为青年教师与学生指点迷津是他最大的乐趣,同时思维的碰撞也能迸发出自己新的思维火花。

   新民晚报记者 张炯强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