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民生 > 教育 > 正文

“双减”后苏浙沪家庭教育现状报告上午发布 家长少了焦虑 孩子更像“君子”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王蔚     作者:王蔚     编辑:陆佳慧     2021-12-25 11:24 | |

图说:第六届“君子养成论坛”今天上午举行新民晚报记者 王蔚 摄(下同)

  新民晚报讯 (首席记者 王蔚)第六届“君子养成论坛”今天上午举行。会议发布了《“双减”背景下苏浙沪家庭教育现状报告》。自今年7月“双减”政策落地后,长三角地区学生课业负担明显减轻,参加校外学科补习的学生大幅减少。

  “君子养成”教育的发起者是著名语文教育专家、复旦五浦汇实验学校校长黄玉峰,倡导让学生成长为“独立”“善良”“智慧”“美丽”的君子。市教委主任王平上午在视频致辞中说,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成才的奠基工程,将传统文化教育与立德树人紧密结合起来,使孩子们都能成长为温润如玉的谦谦君子,是一个值得深入探究的重要课题。

  长期以来,为什么培养谦谦君子的教育没有成为学校和家庭的“主流模式”呢?与会专家纷纷提出,过重的课业负担是导致很多家庭忽视“君子养成”教育的主要原因。上海社科院研究员杨雄说,大多数家长具有浓重的“名校情结”,认为只有考上名牌大学,将来无论婚姻、生活还是职业都会一片坦途。社会在快速变化,孩子往往会走到家长的前面。如果家长的认知仍停留在自己的年轻时代,不再主动学习新东西、接受新事物,就会影响到孩子的成长。

  复旦大学家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沈奕斐也表示,现代家庭教育的困境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多重矛盾的交织。比如,教师和家长的权威性与孩子的主体性之间会产生矛盾,让孩子按家长规划好的路线发展与孩子自然形成的多元化发展产生矛盾。家庭教育要想少走弯路,家长就要多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要懂得欣赏孩子,懂得什么“该管”、什么“不该管”。

图说:沈奕斐分享父母究竟怎么“管”孩子

  “双减”背景下苏浙沪家庭教育现状调查是由上海教育报刊总社、上海五浦汇实验学校联合发起,并委托上海师范大学社会学系课题组展开的,4941名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成为调查对象,同时还问卷调研了5368名家长。近八成的被调查学生表示,自“双减”后没有参加过任何的校外学科类补习班。在参加校外学科补习的学生中,一半以上的人表示,每周补习时间也仅在1至3小时之间,相比“双减”之前大为减少。苏浙沪三地中小学生每天完成作业的时长也显著降低,由“双减”前的平均每天1.9小时降低至1.4小时。从家长的问卷调查统计结果来看,“双减”后他们的焦虑情绪明显回归合理区间,但家长又仍保持着对孩子学习成绩的较高期望值,仍倾向于让子女拥有更高的学历。

  与会专家在解读这份家庭教育现状报告时不约而同地表示,学业进步与君子养成并不矛盾,“双减”后的家庭教育更加任重道远。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