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民生 > 邻声 > 正文

80多年前鲁迅先生喜欢的这道名菜,现已成“八宝铁锅蛋”

来源:新民晚报     编辑: 张庆龄 郭文才     2018-12-13 08:30 | |

image001.jpg

  鲁迅一生生活俭朴,日常饮食并不那么讲究,但与友人交往多,在菜馆的应酬也不少。据《鲁迅日记》记载,他自1927年来沪定居后的十年间,先后曾在陶乐春、六合馆、言茂源酒店、万云楼、共乐春、兴华酒家、功德林、新雅粤菜馆、杏花楼、东亚饭店、知味观、梁园致美楼、美丽川菜馆、同宝泰酒店、中有天、东兴楼等30余家菜馆就餐。这些菜馆,除杏花楼、新雅粤菜馆和东亚饭店比较大以外,大都是一些中小型饭店。

  鲁迅和许广平在1927年10月3日从广州到达到上海,寓共和旅社,当天晚上在陶乐春就餐。陶乐春是开设在三马路(今汉口路)浙江路小花园附近的一家川菜馆,规模中等,但菜肴质量好,价格也公道。店堂虽不大,但整洁、舒适,二楼设有专间,一些文化人如郁达夫、李小峰、叶圣陶等常来就餐。三十年后,因房屋改造,这家菜馆停止营业。鲁迅到沪之初,在未进景云里定居前的几天里,去得最多的是言茂源酒店。这也是当时一些文人常去就餐的场所。店设在石路、今福建中路中悦大楼对面,与旧上海著名老店王宝和、马上侯、章豫泰等齐名。这家店经营陈年老酒,又有名厨掌勺,颇受文人喜好。店老板立有不成文的规矩,著名文人、作家可以先吃后付,一月结一次帐,欠一段时间也行。如今这家店也不存在了。

image003.jpg

   鲁迅对家乡菜有着特殊的感情。尽管他平时不赞成吃绍兴霉干菜之类的制品,但对绍兴臭豆腐、臭千张等制品却喜欢吃,也爱上杭菜馆。30年代初,知味观开业不久,他就携家属及亲友去就餐。知味观的“东坡肉”最有特色,油而不腻,入口即酥,他十分喜爱。每次就餐后,他还再买一两罐回家。从1932年到1934这三年中,鲁迅曾八次光顾这家菜馆,其中两次是应邀就席,六次是他作东道主请客。1932年7月3日晚,他在知味观设宴为日本友人山本初枝饯行,应邀的有内山完造夫妇等10人。这次宴席,鲁迅特地点了几道名菜:“龙井虾仁”、“荷叶三鲜”、“西湖醋鱼”。

image005.jpg

   1933年鲁迅迁入山阴路大陆新村9号,为答谢友人的帮助,他又亲自到知味观预定酒席。同年4月22日,郁达夫移家杭州,鲁迅为之饯行,选择的也是知味观。这次宴聚,茅盾、姚克(莘农)等人都来了。鲁迅签署的请柬,以及当时拍的纪念照,至今还完整地保存着。

  1933年10月23日,鲁迅在知味观宴请日本福民医院院长及吉田和高桥二君、内山完造等好友时,点了“叫化鸡”、“东坡肉”和“莼菜汤”。“叫化鸡”采用1500克左右的母鸡为原料,腹中藏进虾仁、火腿等辅料。鸡身用网油包住,外裹荷叶,再用酒甏泥涂抹,然后上火烤三四小时。食用时当场敲掉泥块,然后整只鸡上桌,色泽金黄、香气扑鼻,举筷入口,肉质酥嫩,味鲜异常。日本朋友无不为这一佳肴倾倒。

  福民医院院长回国后,在与鲁迅通信中还多次提起知味观那一次聚会。由于日本朋友在回国后经常谈起鲁迅在上海知味观吃饭之事,上海知味观及其经营的名菜在日本也出了名。几十年后,1981年2月,上海知味观曾接待了两批日本客人。他们是日本中国料理代表团和日本主妇之友的成员。他们来沪访问时,特地来到该店,指名要品尝“叫化鸡”、“西湖醋鱼”等名菜。就餐结束后,他们都说:“味道出众,颇有特色。”日本料理代表团成员回国后,都在自己菜馆中,模仿上海知味观的烹饪方法,制作“叫化鸡”,在日本东京形成了一股“叫化鸡”热。

image007.jpg

   鲁迅在沪喜欢的另一家饭店,就是“梁园致美楼”。这家河南菜馆创设于清末民初,当时开设在上海汉口路云南中路口(现移至九江路浙江路)。原经营者李思志和著名厨师岳秀山都是河南开封人。该店职工只有20多人,规模也不大,但经营北方水饺和河南菜肴,均颇有特色,价格公道,菜点质量高,服务周到,在上海很有名气。鲁迅在北京居住时,曾在致美楼河南风味菜馆品尝过河南菜。他认为河南菜是中国古老的地方菜,风味异常,到上海后常到“梁园”。自1934年至1935年间,他曾经在该店设宴5次,还经常邀请谷非夫妇、肖军夫妇、耳耶夫妇、阿紫、仲方以及许广平、海婴在“梁园”就餐。据肖红回忆,鲁迅先生为了满足她和肖军好好吃一顿馆子的要求,特地在“梁园”请他们吃了一顿丰盛的酒席。酒席上有“炸核桃腰”、“三鲜铁锅蛋”、“酸辣肚线”、“木须肉”等。据说,这几道菜都是鲁迅先生平时最喜欢品尝的菜肴,也常常用来招待客人。这几道河南菜确实别有风味,特别是“三鲜铁锅蛋”,是河南地方一道最古老的传统名菜。它取用鸡蛋、虾米、火腿丁、香菇丁及鲜汤调和蛋液,放在一只特殊的铁锅里烧至半熟,再用烧红的铁锅盖罩在铁锅上,将蛋液拔起。其吃口松嫩、鲜香,风味独特,近百年来一直深受顾客欢迎。目前上海“梁园致美楼”仍然保持着这道名菜,并加以充实配料,已成为“八宝铁锅蛋”。

  作者:周三金  

  本文由“上海通志馆 ”微信公众号授权刊登

  投稿邮箱:linshenghao@xmwb.com.cn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17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