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民生 > 邻声 > 正文

【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从手扶拖拉机到无人机,松江农民农耕方式革新升级

来源:新民晚报     编辑:郭文才 张庆龄     2018-12-25 08:09 | |

  耕地机犁地、收割机割稻、无人机撒药……改革开放40年以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传统的农耕方式已经改变。如今,松江的农业机械化已经进入了以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为标志的高度发展阶段。

  1958年松江县掀起农具改革大运动后,对传统农具进行了改良与创造,广泛用于耕、灌、种、收、运、加工等农事劳作。镰刀、铁塔、锄头、劳动车等沿用至今。

1.jpg

图说:传统灌溉农具 

  今年70岁的韩老伯是土生土长的泖港人,自小就在田间劳作。“以前的农村每个人都要下地干活,我小时候还用牛耕种。到了60、70年代,又增加了手扶拖拉机,一天可以耕种15亩的土地。那个时候耕种任务重,拖拉机又少,还采用‘人停机不停’的模式,一天24小时都让机器运作着。”

2.jpg

图说:1980年代上海50拖拉机

3.jpg

图说:手扶拖拉机耕田

  到上世纪70年代末,耕作已基本实现了机械化。在水稻种植上,研发了水稻大苗插秧机、拔秧机,每个生产队基本上都有装备,推进了机械化拔秧和机械化插秧等农机作业。

  韩老伯的儿子是一位家庭农场主,他对这一时期的农作方式印象深刻。“改革开放之后到80年代初期,手扶拖拉机逐渐升级为中型拖拉机,逐步实现了‘拖拉机下田,耕牛上岸’,每人每年的水稻耕种面积也从以前的4亩地升级到了8亩地。”至1991年,松江县最后一头耕牛退出了农业耕作。

  在经过解放后至1977年的初始阶段、1978-2000年的全面发展阶段,松江的农业机械已进入了现今的高度深入发展阶段。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实现,为全国实行“家庭农场”粮食生产经营模式提供了可靠保障。

  “松江区主推的888型联合收割机,实现了粮食收获不落地,使粮食收获实现100%机械化。”松江区农机管理所高级工程师薛振林说。据介绍,这是一种大面积应用在水稻上的农机,可同时完成传统水稻中的收割、捆稻、脱粒、清扬等工序。

4.jpg

图说:888型联合收割机收获水稻

5.jpg

图说:联合收割机把收获后稻谷直接输送到运输车辆

  “另外,松江区的水稻机械穴直播技术也是全国闻名的。”据介绍,松江区的水稻机械穴直播始于2011年,通过试验改进与推广,已全面实现耕、种技术相衔接,形成“岸新、地平、苗齐”的农田新风貌,播种质量、播种效率领先全国,省工节本增效的水稻机械化种植新技术得到家庭农场的欢迎。薛振林打了个比方,“以前人工操作一天最多完成20亩,用了这种机械,效率可以提高4-5倍,实际每亩地可以增产25公斤以上水稻。”

6.jpg

图说:新浜镇水稻机械穴直播作业

7.jpg

图说:机械化插秧

8.jpg

图说:农用无人机在松江展示“喷洒农药”

  改革开放以来,在松江农作的机械中,仅拖拉机一项就更新了三代,工作效率不断提高,水稻生产从人力模式过度到今天的全机械化。“改革开放初期,农民的人均水稻耕种面积是4亩地,现在一个家庭农场2个人每年依靠机械就可以耕作300亩甚至500亩地。农民弯腰曲背的历史终结了。”薛振林骄傲地说。

本图文由上海松江公众号授权刊登

图文来源:上海松江(微信号:sh_songjiang)

投稿邮箱:linshenghao@xmwb.com.cn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17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