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民生 > 邻声 > 正文

【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居民感受四十年身边变化:从老弄堂升级为现代化新城

来源:新民晚报     编辑:李茜 郭文才     2018-12-26 08:48 | |

   文/李林妹

   我于1950年11月出生在上海市普陀区东新村半间茅草房里,此草房是我父亲在1950年3月花费二钱二分加一只戒指折价二担梗米(每担米是160斤)买下的。

   房子的围墙是竹篱笆外面用泥巴糊上去的,屋面是用茅草编成茅草排铺盖的,此草房先后于1966年和1968年两次修理过,后来因叔叔一家内迁至宝鸡工作,1974年父亲花了160元买下了另一半草房,山墙打通后,变成了大间草房,此时我家总人口已达6人。

图说:东新村老照片(摄于1988年) 作者李林妹 摄(下同)

   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东新村中心街上有布店、米店、肉店,还有卖馄饨、卖大饼的,有一家老虎灶,居民每天拿着自家的热水瓶到老虎灶泡开水,早上就能听到弄堂阴井旁传来刷马桶和几个妇女聊天合成的交响乐。

   到七十年代,由于各家孩子都已长大,人口也在增多,原有的住房都已十分拥挤,各家都在翻新旧草房。

   1976年我父母提出将草房拆除翻新,翻建的时候除了到外面买一些旧砖头、旧木料和建筑材料外,我们兄妹还到砖厂里拖一些废弃的地石污,拖回来后自制砖头,总共花费了近1600元,建成了带阳台的二层楼砖瓦房。

   那时候的弄堂里,由于多数居民都翻建了二层楼,衣服穿在竹竿上晒出去,远远看出去,俨然一个万国旗市场。 

   弄堂的邻里之间关系和谐,哪家做了好吃的,都会端给邻居尝尝;哪家来了客人,刚进弄堂口,就会有邻居报信;年轻人去上班,会把家中钥匙交给邻居保管,以便在下雨时可以帮忙收回晒在外面的衣服;学生放学回家后,都会端着自家四方凳和小板凳在门口做作业。

   夏天的晚上,弄堂里更热闹,吃晚饭的时候,家家户户都在门口放好饭桌和凳子,一家人围坐吃饭,其乐融融。晚饭后,又拿出家中床板,铺上草席,一张床就弄好了;有的端出躺椅,整个弄堂就像是露天大旅馆。由于弄堂本来就窄小,门对门的住户都在自家门口搭铺,中间过道几乎只够一人通过。

   有一次大暴雨,阴井来不及排水,积水有一米深,家家把煤球炉等不能浸水的家具搬到床上,大人发愁,可乐坏了孩子,都把家中洗澡用的木盆拿出来,在弄堂里划船戏水。

   2009年普陀区政府将位于光复西路、东新路、中环线以内,苏州河以北的地块立为旧房改造,拆迁建筑面积达23万平方米,3000多户动迁居民得到了货币安置和房屋安置,从此告别了马桶,告别了煤球炉


图说:新湖明珠城(摄于2018年7月)作者李林妹 摄(下同)

   我现在居住在开发地块对面的苏州河南面高层住宅里,10多年来每天看着开发地块的变化,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

   此地块分四期开发,现在已进入到开发第四期项目。建设完成的新家园是新湖明珠城,社区内设有会所、幼儿园、学校、饭店等,各种配套设施齐全。

   作者:李林妹

   1950年出生,1968年-1974年云南农场工作,1977年复旦大学毕业。原上海市普陀区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2005年退休。

本文由“老同志创作园地”微信公众号授权刊登

投稿邮箱:linshenghao@xmwb.com.cn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17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