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民生 > 邻声 > 正文

邻距离|晒晒我家老照片:太阳公寓的童年记忆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王军     编辑:庄琦欣     2019-09-18 16:20 | |

新民晚报“上海时刻”出品

图说:1984年熊鲁霞父母和她儿子在太阳公寓花园里拍的照片 来源/采访对象供图

1956 年1月,当年3岁的熊鲁霞和家人搬入威海路上的太阳公寓。 这是一幢 合院式建筑,中间有一个小花园,是孙春生在1928年投资兴建。孙的英文Sun,意思为太阳,因此便称之为“太阳公寓”。主入口高三层的拱券上的仿石材隅石,构成隐喻“太阳”的花纹。

视频封面的照片是熊鲁霞父母抱着她儿子在小花园里拍的。 在熊鲁霞的记忆里,花园曾荒凉过一阵子,那时候的草可以没膝盖了。1956年5月她和父亲一起拍过一张照片,她站在花园中间的喷水池上,现在这个喷水池已经改成花坛了。当年的这个喷水池盛满了儿时记忆,是小朋友玩“官兵捉强盗”游戏的大本营,捉来的就关在里面。花园中原来还有口井,那时人们没有冰箱、空调,夏天他们就在井里冰西瓜、吊井水上来冲凉,有些人还会将井水放在床底下降温。上世纪60年代初院子里还种满了各色蔬菜,唯一不变的就是 家窗前的那棵棕榈树,近百年耸立在那,目睹着时代变迁。

熊鲁霞的父亲以前是新四军军部测绘室主任,1949年5月父亲参加了解放上海的接管工作。母亲同年随山东大众日报社南下上海,进入报社工作。她还保留了父亲当年刚南下上海时,在外滩市府大楼顶上拍的照片。今年恰逢上海解放70周年,熊鲁霞重新整理了这些记录父母不平凡经历的照片。

太阳公寓至今还保留着熊鲁霞兄妹就读市机关第一幼儿园和静安区机关幼儿园的照片,照片上的幼儿园就在现在二工大和上海报业集团大厦的位置,她一边翻照片一边感慨:“威海路的发展变化真大!”

前两年熊鲁霞将房子重新进行了装修,在设计院工作的她尽可能以旧修旧,保留那份历史和记忆,“就是为了珍藏父母的那份爱,更让孩子们记住历史,记住他们的根,不忘初心。”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