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夜光杯 > 名栏 > 正文

百家话小康 | “破街”成了小康路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刘向东     编辑:郭影     2020-09-21 16:40 | |

参加档案局“老照片看变迁,寻记忆奔小康”活动,不禁想起《工作手册》中一则走访宝山县石皮街某号王家的工作记录,当年的那条石皮街却一下子浮现在眼前。

那时我在吴淞区检察院工作。有天上午,科里的内勤小杨交给我一封经检察长批阅的群众来信让我处理。我接手一看,寄信地址是“宝山县‘破街’某号王某”。我疑惑:什么街不能叫,叫个“破街”?当即查阅了吴淞区和宝山县地名路名资料,可就是找不到“破街”。于是请教老科长。他捋捋白发沉吟片刻说:“宝山县有一条老街叫石皮街。可能是写信人把‘石’和‘皮’写得太近了,就变成了‘破街’了。”我又请派出所的同志确认了一下,果然,寄信人正是“石皮街某号王某”。

当日下午,我和小杨冒着烈日步行前去。我本猜想,既然是县城的一条老街,那肯定是繁华热闹的,然而,当我们走到那里,眼前的景象令我几乎脱口而出:这明明就是一条“破街”嘛。

这条不足百米的街面是用鹅卵石铺就的弹硌路。除了一家店面陈旧只露出半扇橱窗的“曙光”照相馆外,再也见不到别的商店了。两侧都是低矮拥挤又破旧的房屋,当地人也叫“棚户区”。偶尔有几间二层楼房,也是破旧不堪。整条街极其狭窄,两部黄鱼车恐怕也无法交会。晾衣服的竹竿可以搁到两边的屋檐。我们走访的王家也是一间破旧的矮平房,门口有一只靠墙晾着的马桶。跨进门槛,头顶就会碰到屋顶似的。小小的屋子居然摆放着两张床,还有吃饭桌子和摞起来的小方凳。就连霉迹斑斑的墙壁上也凌乱不堪地挂着几只篮子、衣服和别的什物,墙脚处还泛着绿茸茸的苔藓。主人老王见我们大热天还穿着端端正正的检察制服,立马放下手上的蒲扇,旋开一架油漆斑驳的小台扇,接着又端起一只印有“上钢五厂”字样的白底搪瓷茶缸,为我们倒上酸梅汤。我接过茶缸,出示了我们吴淞区检察院工作证并说明了来意。而他似乎也早有准备,不紧不慢地向我们解释信中所反映的有关情况,并提供了有关某案件的其他线索。也许老王察觉到我们已汗流浃背,临别时紧紧地握着我的手满脸歉意地说:“实在对不住,屋子又小又热。也不晓得什么时候能住上新房子。”

如今,老王和他的左邻右舍们早已离开了“破街”。他们的盼望也终于成了美丽现实。有一天我兴致勃勃地走访曾经的石皮街,试图能搜寻些当年的痕迹,但映入眼帘的却是一幅美丽图景。昔日的弹硌路成了一条海棠相间樱花浪漫的林荫大道,两侧是整洁安静绿化优美的居民新村。公用水站和弄堂口成了应有尽有的大型超市和与临江公园相连的生态绿地。我不由想起了老王,不知他动迁后是否也住在这里。我向在小区花坛边健身赏花的长者们打听。他们笑嘻嘻地说,石皮街那是老黄历啦!家家都住上了宽敞舒适的新房子,有的人家房子多出来还出租呢。看着他们的笑脸,我肯定老王住得一定比从前宽敞了,日子过得也一定比以前舒畅多了。

是的,老黄历永远翻过了。吴淞区和宝山县“撤二建一”的华丽蜕变又为现代化滨江新城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泛黄的《工作手册》见证的只是过去,而我们将要书写的,一定是奔向小康社会的新篇章。(刘向东)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