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夜光杯 > 名栏 > 正文

在黑暗中寻天光,一个盲女与一座马来小城的故事,《流俗地》感动了王安忆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樊金凤     编辑:郭影     2021-07-13 21:05 | |

关于《流俗地》的阅读体验,王安忆用了“顺畅”“诚恳”“感动”几个词,“我没有想到阅读那么顺畅,能够那么影响到我的阅读情绪。这个故事非常饱满,很完整……“

6月26日19点,“一个盲女与一座马来小城的故事——黎紫书《流俗地》新书发布会”在多个平台同步直播,著名作家王安忆、复旦大学教授陈思和、浙江大学教授翟业军,以及《流俗地》作者、马来西亚作家黎紫书,围绕长篇小说《流俗地》、马华文学,以及日常生活与精神向度等问题,展开了深入讨论。

王安忆、陈思和、黎紫书、翟业军在直播中

黎紫书是马来西亚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一位作家。自1995年以来,多次获得花踪文学奖等奖项,长篇小说《告别的年代》获第四届红楼梦长篇小说奖评审团奖。已出版长篇小说、短篇小说集、微型小说集以及散文集等著作十余部。

黎紫书长篇新作《流俗地》由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王安忆、王德威作序推荐。《流俗地》以马来西亚锡都,被居民喊作“楼上楼”的小社会拉开序幕,讲述其中市井小民的俗务俗事。主人公银霞生来是盲女,她聪慧、敏感,亦懂得洞察人心,她既愿意在家编织箩筐,也渴望融入外面的世界,她学象棋、上盲校,在生来的困顿里劈开了一片天。在盲校里,她学会用盲文写信,也拥有了炙热的爱情,一切看似向着美好的方向,殊不知黑暗已经降临。小说以跳接时空的叙事手法,为各个角色穿针引线,每一短篇看似独立却又连续,这些小城人物在生命狂流里浮浮沉沉,凉薄地活着,无声老去。他们冷眼、坎坷、孤寂、拥有短暂欢乐,却都像电光石火,刹那间便走到时间尽头,看俗世的风吹透灼热的仓皇人生。

王安忆:内容扎实,语言干净,阅读顺畅

王安忆对《流俗地》的高度评价引起文学圈的关注。王安忆说自己很早就开始阅读马来西亚作家的作品,也曾多次担任马来西亚花踪文学奖评委。她一直很看好黎紫书的小说创作。

关于《流俗地》的阅读体验,王安忆用了“顺畅”“诚恳”“感动”几个词,“我没有想到阅读那么顺畅,能够那么影响到我的阅读情绪。这个故事非常饱满,很完整。黎紫书那么诚实地写作,叙事的逻辑、现实、生活状态的描写都是那么诚恳,而且有趣味,我很感动。”关于小说的语言,王安忆认为,马来西亚作家的语言非常干净,他们从五四白话文的传统过来,保持一个很好的状态,而黎紫书在使用语言时尤其自省,《流俗地》是一部非常扎实的长篇小说。

陈思和:“它的温暖来自它显示出民间社会的力量”

陈思和也是马来西亚花踪文学奖的多届评委。他对黎紫书的创作一直很关注,坦言读《告别的年代》时做了很厚的笔记;这部长篇《流俗地》非常成熟,对于整个马华文学都有很大的促进。陈思和主要从民间的概念剖析这部小说,他在这部小说的叙述中看到一个民间的社会,它有自己认知世界的方式,但是它往往是被遮蔽的,作者选择让盲人银霞去洞察,是非常好的角度。里面的时间叙事很有意思,通过银霞和细辉两个人双重不断地回忆交错叙述这个故事,用一种民间对社会的感知,用黑暗世界对社会的感知的方式来叙述,很有新鲜感。

小说的最后,银霞和顾老师在电梯黑暗的时候,银霞说了一句话,“欢迎你来到我的世界。”陈思和从这句话读出一种民间的力量,“在这个民间社会中,最后不是顾老师给她光、拯救她、让她摆脱黑暗的民间世界,而是她把顾老师吸引到黑暗的世界中去。这充分显示出一种民间的力量。一直以来写底层、写平民的作品,往往包含一种悲天悯人,把平民写得没有出路、需要拯救。但是好的小说,即便写生活在底层的苦难、写既没有知识也没有力量的人们,在他们的故事当中仍然充满了勇气、充满了力量。这部小说也是这样,它的温暖便来自它显示出了民间社会的力量。”

翟业军:“执迷不悟地爱的人身上散发出一种崇高之美”

翟业军则是在小说关于爱的书写上看到普通人的力量,“其实我更看重的是一种爱,执迷不悟的爱,鬼使神差的爱,不计较后果得失的爱,这种爱是一种弗洛伊德式的趋利,把爱的人趋向崇拜之利,执迷不悟地爱的人身上散发出来一种崇高之美。蕙兰、春分,包括叶公,他们都是如此卑微的人,他们不懂得爱,但他们就是凭着一种蛮憨的原力,生命的原力,没有目的地爱。爱让他们稀里糊涂、模模糊糊的生命有了硬的一面,有了钢的一面,就像一个人有了骨头一样,于是他们就是人,他们就有了人气。”

黎紫书:“我希望它是一部雅俗共赏的小说”

关于《流俗地》这本书,黎紫书坦言它与马华文学向来有的那种写法,特别激烈、特别现代主义、后现代的写法不一样,“我心目中的《流俗地》是这么一部小说:它不是大众化的类型小说,而是严肃的文学作品,但必须精彩,好看,能让人享受到阅读长篇小说该有的乐趣。我希望它是雅俗共赏的,是每一个马来西亚华人,甚至每一个能看懂中文的人都能读懂,都愿意读的一部小说。”

黎紫书创作的独特性:“这本书开拓了一个新的局面”

《流俗地》是黎紫书的第二部长篇小说,相比较上一部《告别的年代》,评论家王德威认为,《告别的年代》更注重小说技巧,新作回归到写实主义,显示出作者更多的自信。陈思和也有相似的评价,“我觉得《告别的年代》力气更多是花在叙事上,整个叙事非常精彩,但同时也是非常密集、非常厚重。如果说《告别的年代》重要的看点在叙事,《流俗地》重要的看点在一种气象,这是很有气象的一部小说,用比较抽象的说法就是很大气,它的内容没有《告别的年代》那么复杂,但是这个故事发展当中有很多空白,就像中国传统留白,读起来有很多思考的余地,很多回响,所以我觉得紫书这部小说写得更好更成熟。”

谈到《流俗地》在马华文学中的独特性,王安忆认为,马华作家在写作上吸收了更多现代主义的写法,理论的、思辨的东西多,相比较而言,《流俗地》回归到写实主义,能够发现一些日常生活的趣味,“我比较重视日常生活的美学。比如紫书生活的地方叫怡保,我就谈谈我对怡保的印象。有一天傍晚,在怡保的一座中国庙里,有一名男子,大概四十来岁,穿着宽松的短裤,上衣好像连扣子都没扣,穿了一双拖鞋,走进庙里,很快跪下来磕头。我顿时非常感动,觉得这个地方充满了故事,可是我进入不了,它跟我隔了一层。而这些故事在《流俗地》中遍地皆是,它不是经过总结、充满理论和思辨、得出结论之后才告诉我的,它直接让我们看到生活的本相。我个人觉得,好的小说还是要有一个常态的外部。”

“我预感到紫书这本书会开拓一个新的局面,马来西亚作者会有一个新的世界,一个新的领域,就是他们开始把这些国族的问题,家国情怀、语言和在地语言的冲突、宗教等等,纳入到日常生活的环境里。有什么比这更重要呢?他们在这么复杂的环境里度过,有那么多丰富的故事可以写。”王安忆对《流俗地》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翟业军认为《流俗地》和其他马华文学不太一样的地方是,黎紫书不是就华人写华人,而是描写了一个五方杂处的世界。对此,黎紫书回应,如果说我的作品有一些特别之处,可能是因为我和此前的一些马华作者有着不同的生活经验,“我和他们对于马来西亚这个国家、这片土地的想法和感情是不同的,我不具备那么强大的批判性,反而有一种和解的意识。在这里生活五十年以后,我与马来人、印度人相处很好,我和两家马来人整天讨论怎样喂养后巷的野猫。我决定忠于自己,诚诚恳恳写一部我眼中、我心中的马华文学长篇小说。”

黎紫书坦言,马华文学的问题是种类太少。大家每次提到,就会想到残暴的、野性的、血淋淋的、一整日都在下雨、人物都不怎么看得见的小说,“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创作丰富马华文学的种类,写一些让人物看得见的小说。”

日常生活与精神向度:“小说是表达那些无法被命名的东西”

作家如何把一个看似“平平无奇”的世俗故事说得引人入胜,让人享受到阅读长篇小说的乐趣?部分作家采用了写实主义的方法。活动现场,关于写实主义,陈思和谈到了日常生活与精神向度的问题,这个话题引起了嘉宾们的热烈讨论。

“我为什么要提这个问题?因为刚才谈到了这部小说的写实主义问题。其实文学上的写实主义是有两面性的:一方面写实主义容易阅读,而且它所讲述的故事、生活都相对真实;但另一方面,写实主义往往会走向庸俗社会学,讲吃喝拉撒,讲日常生活,讲小人小事,讲所谓苦难,而这种苦难是没有精神性的。我认为对于长篇小说,精神性是第一位的,没有精神就没有好的长篇小说。《流俗地》虽然是写实的,但它背后有非写实的、精神性的因素在提升它,使它显示出开阔的境界。”

黎紫书同意陈思和的观点,她说,“我自己也觉得,可能没有办法在长篇小说中写出惊人、曲折的故事,我知道我要写的就是一群平凡不过的人和他们凡俗不过的人生。要把这样的平凡小事写得好看,当然不能只是用写实手法写一群人怎么生活、怎么吃饭、怎么和朋友相处。这样不仅庸俗,也不是我心中的‘好看’。‘好看’必须加入一些精神上的向度,在一群人怎样生活的表象底下,还要有一些精神层面的东西可以打动读者,这样小说才不只是流水账。”

王安忆补充道,“我觉得不能把庸俗怪到写实主义上。小说的庸俗,绝对不是写实的罪过,而跟精神有关系,跟人的精神利益有关系。我强调日常生活的美学,并不是说每一件事情都是有意义的,我不会把所有事情都纳入我的写作。因为思想是有限的,在我看来,小说就是传达无法用思想和概念命名的东西,我们写小说要表达的东西一定是在别的领域里面没有命名的东西。否则,我们何必再写小说?这种东西只可能是生活提供给我们的。所以现在出现了一种趋势,就是人们大量阅读非虚构作品,因为非虚构中会出现我们意想不到的东西,尤其是我们的思想和概念不能归纳的东西。”

直播过程中,出现一个有趣的插曲,一只猫的声音在直播间时常响起,有读者留言“是黎紫书家的橘猫在叫吗?”活动最后,黎紫书大方叫来橘猫与读者见面,这个场景和《流俗地》结尾普乃的出现形成了某种呼应,“有一只猫从稍微敞开的窗户跳了进来。银霞听到它的身体钻过铁花的空隙,落地时踩着什么,发出细微声响。她心里一紧,眼前黮漶的黑暗忽然凝聚起来,变得厚实无比,似能反弹出回声。‘普乃?’她睁开眼睛。房里先是一片寂静,然后那猫说——喵呜。”(樊金凤)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