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夜光杯 > 名栏 > 正文

十日谈|“两副面孔”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伍佰下     编辑:钱卫     2021-10-30 09:57 | |

  上下班高峰,领教地铁车厢空间的“两副面孔”。

  空间是一个物理概念,但一节运动中的车厢,一个随机生成的共同搭载群体,让这里成了一个有加速度的小社会,一个因为有了人、有了人的相处而打上了文化、文明烙印的城市公共空间。

  我每天上班必经8号、12号两条轨交线。上班所经必是高峰时段,下班时分则夜色阑珊,人少车空。上海地铁车厢空间的“两副面孔”,由此一一领教。

  “啊哟哇!侬眼睛看看呐,只大脚趾头要被你踩掉了!”“小伙子,下车,不下车朝里厢坌一坌。”“有位子不晓得坐,被人家坐忒了喏,立了嗨味道好过?”高峰时候,地铁车厢的人际交互,内容大多直指贴身距离,也经常听得到这种早些年滑稽戏里才听得到的大呼小叫。

  上海人是讲究相处空间的,这个度,早年从公用灶披间容得下所有炒菜洗菜人的一个转身、公交车上一平方米能容得下7到9双脚的精细化“尺度”,演化而来。就是大壶春的锅子里也只能放有限数量的锅贴,确保能“翻身”;人与人被挤到了“贴身”,总归不大自在。

  空间距离一“破防”,往往就伴随着 “话中有话”式的提醒和警告。当然也有不少普通话和各地方言版本。讲者有心,听者若不作适度调整,就显得有点“拎不清”,在某些“出门气”未消的车厢里,就可能演变成一场“相骂”。但绝大多数时候,就像发动破车打几下火花,“歇火”是必然结局——尤其是身边一般总归少不了“侪少讲两句”的劝解,也就各自相安无事。上海轨交车厢因物理距离而上演“全武行”者,一般很快会被当作触目的社会新闻而刊于媒体,那叫一个“现眼”。

  我经常8点左右出门,必然要经受高峰一“挤”,就长期体验看,这时候上海轨交车厢的气氛里往往有一种沉闷的和融——靠近门口是近乎于挤到无处拉手、随人流歪斜而依然不倒的特别地带,但仔细看,无论面对面背靠背还是“斜插一杠子”,所有空间被嵌入得“刚刚好”,而在某些腾挪高手的手里,还能依然借个地方刷手机。一平方米空间站下八九个人,却依然相安无事;不声不响,你我无碍;口罩森林,安静肃然;自动调位,到站“退潮”……高峰时动辄百万的大客流上上下下,进进出出,却听不到太多的喧嚣,这个拥有世界最长、最繁忙轨交路线城市的出行者,得以保留着一天开始的“元气”,让人感觉蛮好的。

  晚八点左右是我的下班时间,车厢里已经有了“曲终人散”的意味。只要愿意,不少车厢都会有一两个空座无人落座。每每留意,它们之所以无人“认领”,往往源于两个邻座留出的空间不够宽敞——落半个屁股嫌松,一个下去么,又感觉“插秧”苗距不足。碰到年长者脚力差一点,就一屁股落下去,等待邻座一起“坌坌松“;年轻人大多是避忌这样的“窄弄”的,他们自有对空间感的拿捏。

  相比身体距离,声音的空间距离,怕是当下最不好处理的问题。总有外放在某一两节车厢响起,运气不好的话,就会在整个行程里,不断领教以尖锐女高音假笑为标志的某音视频罐头笑声、自顾自打游戏而开着的背景声,至于碰上刷剧刷到“不知身处车厢,更无论戴上耳机”的痴汉痴婆,以及林林总总的“工作电话”、大声嘶吼的老年通话,只有他们进入你安静世界的份儿,却全无你打断声音“霸界”的缝隙。

  这些侵入精神空间的“自在快活”,是轨交里的“癞头疮”,原该是有比一则高悬的轨交乘客守则更有效的治理手段的。且看它们是继续野蛮生长,还是在人人诛之、怒之的公共空间文明发展长河中消亡。(伍佰下)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