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夜光杯 > 名栏 > 正文

七夕会摄影 | 稻香浙东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徐渭明     编辑:史佳林     2021-11-02 16:20 | |

金秋的浙东,清风送爽,丹桂飘香。

这时,一片片被山海挤压得瘦瘦细细的平原、被山地围困得高高低低的梯田里,金黄的稻浪正昭示着丰收的景象。

从中国地图上看,浙江东部的耕地少得可怜。只有在比例较小的分区地图上,才能找着一些属于田园的印记,而且这样的田园周边,时常密布着村镇的名字。

但是,一直受着地少人多困扰的浙江人始终保持着对耕地的呵护、对粮食的敬畏,并用绣花般的妙手,打理着少得可怜的耕地。在平原,通过土地整理,一些零散的土地又连成了片。

在山区,一代代的山民向山坡要地,梯田耕作一直延续着。浙东余姚拥有七千多年历史的河姆渡遗址,出土过大量的栽培稻谷和野生稻原种,是世界公认的水稻的原乡。因此,浙东人对稻米、对耕地,有着跨越时空的朴素而深厚的感情。

“我行自喜有胜事,夹道黄云禾黍秋。”行走在秋天浙东的田野,稻田的金黄扑面而来。稻穗亲昵地划过裤管,随即沉甸甸地轻摆起来。不远处的小河边,桕树的红叶簇拥着秋风,闪红烁橙;稻田间的阡陌上,水杉透着深沉的褐黄,成行成阵地排列着。

一些诗句在这样的氛围里,随炊烟轻轻飘过:

“村径绕山松叶暗,野门临水稻花香。”

“湖田十月清霜堕,晚稻初香蟹如虎。”

“百里西风禾黍香,鸣泉落窦谷登场。”

这样的诗句,已经存活了千百年,就像生生不息的黄皮肤,就像生生不息的黄穗子。无论时空如何变幻,有些东西是不会变的,也是不应该变的。(徐渭明 图文)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