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夜光杯 > 名栏 > 正文

杨扬:两本书引发的感触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杨扬     编辑:徐婉青     2021-11-29 14:34 | |

  青浦文联做了一件好事,把近代青浦历史名人夏瑞芳和董健吾的故事,以手绘图书的形式,形象生动地加以展现,让很多爱书人爱不释手。青浦是上海近郊历史古镇,魔都上海诞生之前,先有青浦。最早上海的出海贸易,就是从青浦的青龙镇出发的。青浦人杰地灵,物产丰富。随时光变迁,代不乏人。不过昔日的繁华之地,后来逐渐被都市上海所替代。近代以来,青浦的名人依旧层出不穷,但他们的事业人生都是与上海的城市生活联系在一起。以青浦文联推出的《夏瑞芳童年故事》和《董健吾童年故事》为例,我们可以感受到近代以来青浦人是怎样走出乡村世界,到现代都市接受教育,由此开始自己的人生事业。

  夏瑞芳对于今天不少读者而言,可能是陌生的,但提及商务印书馆恐怕就没有几个人会陌生的。小朋友用得最多的《新华字典》和《现代汉语词典》就是商务印书馆出版的。1949年之前中国最大的出版机构是商务印书馆。而商务印书馆的创办人之一,就是夏瑞芳。夏瑞芳1871年诞生在青浦朱家角张巷村的一户贫穷人家,母亲在上海董家渡给教会的牧师家做保姆。夏瑞芳在水乡长大,自小聪明灵秀。据说,他11岁时,有一天母亲要回上海去,夏瑞芳一路随行,一定要跟妈妈去上海,但一个在别人家做保姆的人,怎么能够带孩子去呢?夏瑞芳说什么也要跟妈妈走,到了渡口,甚至以跳水自杀来显示自己非要去上海的决心。母亲执拗不过儿子,就带孩子到了打工的牧师家,牧师见夏瑞芳很有灵气,就让他到教会办的清心书院读书,在那里,他结识了牧师家庭出生的孩子鲍咸恩、鲍咸昌兄弟。据他们的同学高凤池回忆,清心书院毕业后,夏瑞芳与鲍氏兄弟去了英国人办的捷报馆做英文排字。夏瑞芳因为人很灵光,被老板经常带着外出兜揽广告和业务。这一经历培养了他经商的眼光。夏瑞芳与鲍氏兄弟的妹妹结婚。1897年夏瑞芳和鲍氏兄弟一起合股办起了印刷作坊,取名商务印书馆,主要是帮上海的商家印刷广告票据等,是名副其实的商务印书馆,业务以印刷为主。但很有市场意识的夏瑞芳发现上海洋行等地求职的人很多,培训英文的英文教材奇缺。他就将他自己在清心书院学习时用的英国人培训印度人的英语教材,配上中文重新排印出版,意想不到的是销售非常好,更重要的是收入远远高于印刷商业广告。由此,夏瑞芳下决心要转变业务,由印刷改为出版,而且就从出版教科书入手。在出版教科书过程中,他也是遭遇多次坎坷,最后结识在南洋公学任职的张元济,由此夏瑞芳的事业人生才有根本的转机,商务印书馆后来聘请张元济来任职,才真正走上了出版的道路。夏瑞芳的事业人生,一是从青浦来到上海,接受了教会教育;二是创办商务印书馆,结识张元济,走上了文化事业的道路。如果没有这样的机遇,可能就不会有中国近代名人夏瑞芳了。

  董健吾1891年诞生在青浦县城,家庭殷实,是富裕人家。从小读私塾,进苏州桃坞中学学习。桃坞中学是一所教会学校。他后来又去了上海圣约翰大学的附属中学学习。中学毕业后,考入圣约翰大学学习。大学毕业后,从事牧师职业,也曾担任过冯玉祥的英文秘书。1925年“五卅事件”之后,董健吾逐渐转向左翼,并加入中共,1928年成为陈赓领导的特科成员。他利用牧师的合法身份,从事秘密工作,人称“红色牧师”。他曾利用牧师身份,护送美国记者斯诺去西安。董健吾1931年创办的“大同幼稚园”,收留很多革命烈士的后代,为中国革命做出了贡献。

  夏瑞芳和董健吾作为青浦当地的名人,他们从青浦开始迈出人生的第一步。到上海读书求学,谋求发展,登上了广阔的人生舞台,在中国历史进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由他们的成长过程中,今天的人们可能会有很多的感慨。他们首先是青浦的骄傲,因为他们,今天人们在追溯这些名流时,格外重视青浦这一地方。一个地方的文化延续,需要一些当地成长的文化名人作为标志。夏瑞芳和董健吾是从青浦走出来的近代名人,他们的业绩,至今都在当地流传,成为激励人们精神的宝贵历史财富。一个地方有没有文化名人,有时对一个地方的文化影响是巨大的。名人效应不只是一种时尚追逐,有时也起到文化积累和文化激励作用。我们看到一些地方文化常常因为名人辈出,而得到特别的彰显。像近代绍兴,集中产生了像秋瑾、蔡元培、周恩来、鲁迅等一批名人,像江苏常州一带,产生了吕思勉、赵元任等一批文化名流。这不仅大大提升了人们对这些地方的文化的关注,也极大地推进了这些地方对于文化教育和文化传承的重视。文化传承需要普及教育,利用历史名人资源来开展地方文化的普及和传承,是非常有效的方式和手段。或许,青浦文联是注意到了这一点,他们大概是结合当地的文化教育资源,将夏瑞芳和董健吾的故乡、旧居作为学生教育实践基地,利用这些地方资源来教育今天的孩子。借助一本手绘图书来介绍一个历史名人,由一个历史名人再来激励今天的孩子们。我觉得青浦文联的朋友们的确是在挖掘地方文化资源上动足了脑筋,花了很大的功夫。单从这本手绘本的形式功能上看,就不同非凡,打开书页,迎面而来的是立体书的装帧,极其漂亮,不仅小朋友喜欢,成人读者也会为这样的创意而感到高兴,是名副其实值得拥有的珍藏版图书。书页的最后几页是缩小版,可以让小朋友们自己动手裁剪下来,装订成册的。也就是说,让小朋友们自己装订书本来懂得书的来历,并珍视自己的劳动成果。最后,是书的封底有二维码可以扫码听音频,借助高科技手段,满足今天小朋友和广大读者的多种阅读需求,获得更丰富的阅读感受。

  总之,两本绘画本触发我产生了不少阅读感触,借此机会,向大家推荐这两本书。(杨扬)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