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夜光杯 > 名栏 > 正文

十日谈 | “颍川小筑”端立陆家嘴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杨忠明     编辑:史佳林     2021-12-23 15:57 | |

四周高楼林立的陆家嘴中心绿地南面有一幢1917年建成的富有中西建筑特色的上海近代优秀民居建筑,名曰:“颍川小筑”,这是陈桂春旧居,据说,这座历史建筑当年曾占地3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2765平方米。从前吴昌硕、王一亭等人经常在此切磋画艺,经过了百年风雨烟尘洗礼的老房子,经过数次修缮后如今保存完好。1992年,曾住过“七十二家房客”的陈桂春旧宅在已被拆毁第一进院墙的情况下迎来了转机,同济大学学者联合社会各界人士奔走呼吁,最终有关部门决定花大力气保护这座老宅,现在这里是吴昌硕纪念馆。

陈桂春,福建人,1873年生,曾在黄浦江上当摆渡工,又从事货运,开过木行,是老上海浦东地区一位富商。《民国上海县志》记载:“陈桂春,烂泥渡人。以驳运起家,性慈善,于地方公益事业尽力资助,孜孜不倦……所居曰‘颍川小筑’,布置闲雅,有隐士风。卒年五十二。”

上世纪六十年代我曾到陆家嘴看见过这幢气派老宅的与众不同,我依稀记得浦东的棚户区,街弄狭小,污水横流……2006年我探访“颍川小筑”时,这幢老宅里空无一人,我仿佛有种穿越百年时空的感觉,这是一幢坐北朝南的江南传统青瓦红砖木结构、四进三院二层、融合中西建筑风格的老宅。此幢老建筑高高耸立的封火山墙上装饰着一些西洋元素的砖石雕塑,门窗的色彩与青砖红砖搭配自然。屋脊轮廓线、墙体的装饰营造出一种大格局的气场。我想,过去岁月中的某个傍晚,雨后的一抹晚霞照亮了黄浦江边的老宅,或许此时,陈先生正站在自家二楼窗口,品着香茗,吹着江风,听着黄浦江的涛声,感叹人生……

老建筑正门楼上下均为五开间,并由天井、花圃、主楼、客厅、厢房、偏房、走马楼等组成,有大小48个房间,分卧室、书房、餐厅、浴室、茶室等。从老照片上可见主楼外墙边好像另有平房,有佣人室、储藏室、厨房、车轿室、柴间、织布间等,今已不存。在大天井正中有口水井,井水甚清,这种布局使天上泉的雨水与地下泉的井水能循环往复,又称天地合一。所谓上接甘露,下接地源,财源不断也。相传,这里曾有一棵梅树,枝干墨黑,曲如老虬,早春开花,色白凝粉,清风吹过,冷香飘逸。

“颍川小筑”从设计、材料、建造上,动足了脑筋,楼梯、门窗、隔扇、木梁、柱头、镜框、隔花门、裙板、石构件、斗拱的雕刻花了大量人工,这里有中国地砖、欧洲花砖、英国瓷砖、西洋玻璃,还雕有法国百合花、郁金香、玫瑰,中国的梅兰竹菊、山石、花卉、凤凰、夔纹等,八骏、八狮雕镂更是活灵活现。大厅梁上刻的整套《三国演义》刘、关、张人物刻画传神。门头的字“树德务滋”“居仁”“由义”句好字雅。“浦东雕花楼”也因此一直备受游客青睐,从陆家嘴高楼上俯瞰,“颍川小筑”格外端庄、亮眼。

现在来陆家嘴打卡的年轻人无法想象,31年来浦东改革开放把曾经是一片菜地、棚户区、“烂泥渡路”的旧陆家嘴建设成闻名世界的金融中心走过了多少艰辛历程,“颍川小筑”就是历史的记录者和见证者。如今这幢建筑经过保护与升级,不久的将来会以怎样的姿态迎接南来北往之客,我们都期待着。(杨忠明)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