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民生 > 健康 > 正文

知心话|“别人家的孩子”映射家庭焦虑

来源:新民晚报     编辑:蔡骏     2018-12-08 14:37 | |

  孩子千差万别,各有特点,但在相当数量的父母眼中,这世上只有两种孩子:别人家的孩子和自己家的熊娃。“别人家的孩子”与孩子的成长过程如影随形:一个永远无缘相见的竞争对手,一个永远不可能赶超的神秘人物,他似乎仅存在于父母的口中,是父母心目中那个完美孩子的化身。这是典型的中国式比较教育的产物。

微信图片_20181208141618.jpg

来源/视觉中国

  比较必然会有好坏、高下之分,处于劣势总会带来自尊心受挫。所以大多数人对比较都有天然的反感,孩子也不例外。如果父母热衷于通过和其他孩子比较来否定自己的孩子,会让孩子感到父母不喜欢自己,自己没有价值,不啻于亲手挫败孩子的自尊心,更何况比较的对象可能是孩子无论怎样努力都打败不了的虚拟对手,对孩子自尊心的伤害可想而知。

微信图片_20181208141625.jpg

来源/视觉中国

  很多家长习惯采取打击式教育模式,目的是希望孩子有危机感,将别人家的“完美小孩”当作榜样,学习他人,提高自己。殊不知,这样的激励适得其反,会使孩子产生强烈的自卑,陷入自我否定和怀疑的泥泞中,阻碍心理健康成长。追求完美的父母将自身的要求投射到孩子身上,让孩子背负“完美”的包袱。孩子习惯了比较,很难耐心地接纳自己的缺点,将来,孩子喜欢自我苛责,很难接纳不完美的自己。“别人家的孩子”现象也是当下家庭焦虑的一种体现。

微信图片_20181208141630.jpg

来源/视觉中国

  “别人家的孩子”是父母胸口的一粒朱砂痣,只有理性对待才不会对我们的孩子造成伤害。要接受个体的差异,尊重孩子的个性,以正能量和积极的态度面对自己的孩子。同时,接纳孩子身上的平凡之处,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快乐中成长,远比在挫败中跋涉更贴近生命的意义。父母的使命是成为孩子的伯乐,而非法官。让孩子真切感受到父母无条件的爱,更能激发他的潜能,成为更好的自己。

  专家介绍

  金海燕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临床心理科副主任医师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17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