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民生 > 健康 > 正文

健康上海在行动8|“摘下口罩、拿起话筒”,健康科普代代有新人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左妍     作者:左妍     编辑:钱文婷     2019-10-15 10:09 | |

  “一位青年才俊,在一次自驾游途中下车休息时离奇死亡;一位孤老骨折卧床了好几个月,病愈后的那个起身,反而一命呜呼……死亡原因到底是什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超声科医生陈海燕讲述了一个引人入胜的“连环秒杀案”,形象介绍临床上五大“秒杀型”心脏病之一的肺动脉栓塞,引发在场观众与评委的阵阵掌声……

  4年前,沪上一档健康科普节目《健康演说家》,让一批高“言值”加高“颜值”的年轻医生成为“网红”,同时开启了上海医学青年投身健康科普的新潮流。而伴随连续多年举办的上海青年医学科普能力大赛,不断培育优质“科普土壤”,让医学领域的“小年轻”们迅速成长,“摘下口罩,拿起话筒”,以创新模式打造科普品牌、助力健康传播,推动上海市民健康素养不断提升。

binary_middle.jpg

罗志华 制图

  科普演说“圈粉”无数

  “记得我一讲完,很快有观众问我的门诊是星期几?他们要来看我门诊。”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普外科医生乐飞,当时他上台演讲的题目是《“肠”治久安》,提高大家对大肠癌的认知,幽默活泼的语言将很多观众“圈粉”。“我从没想到医生还可以这样做科普,更没想到医生做科普的效果这样好!”。2015年,上海在全国率先推出首档医学电视演讲节目《健康演说家》,告诉市民最原创、最权威、最实用的健康知识,粉碎一个个充斥于微博、微信的健康谣言。参加演讲的19位“演说家”,从全市青年医务工作者中层层海选而出,最年轻的是90后“规培”医生,他们有激情、有个性、有态度,更有科学精神,“演讲+互动”,几分钟内生动讲述、清晰表达健康理念、健康生活方式或疾病防治知识。

  这档由上海市卫生健康委与上海教育电视台等联手打造的全新节目,采取电视、报刊、网络、微博、微信和书籍等多元化、多层次、多波段传播,在破解当前医患关系难题中,积极探索通过文化和媒体的力量传播权威医学信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新途径。同时,这些“青年演说家”下社区、进楼宇,积极向社区百姓、白领青年推广医学科普知识,参加“思南健康学堂”、“新民健康大讲堂”等各类科普活动,将医学科普与医疗服务有效结合,在全市医务工作者中倡导“人人参与科普,人人会讲科普”理念。他们还将上海健康演说家的风采带到全国医生科普大赛中,多次获得大奖。

  打造“四有”科普平台

  在上海,越来越多青年医生投身健康科普。甚至还有人调侃,脱下白大褂的医生,个个会演戏、会唱歌、会说相声,十足“戏精”附体。《健康“油”你选择》《今天,你“输”了没?》《“烧伤三宝”之婆媳大战》《照顾‘老小孩’的你,还好吗?》……6年来,上海市青年医学科普能力大赛共有888个参赛作品,知识点几乎覆盖所有医学领域。这些作品紧密结合大众实际问题和需求,或源自临床突发事件启发,或结合社会热点……从门诊看病到院前急救,从疾病到预防保健,从专业技术到人文关怀,既展现医学青年扎实的专业知识,又让人们感受到医学的温情与温度。

  作为全国范围内开展时间最早、唯一保持连续性的医学科普专业赛事,由上海市医学会主办,上海市青年医学科普能力大赛自2014年以来,已成功举办6届,参加人数达2300多人,鼓励青年医学工作者用理性思考与人文关怀创造“医学新知识”,以浅显易懂的方式生动传递健康知识,向全社会传递医学科普正能量,致力打造新时代“有情怀、有温度、有传承、有创新”的“四有”科普舞台,推动上海广大青年医务工作者积极投身医学科普。同时,每年举办青年医学科普论坛和青年医学科普成果展,不断促进上海医院科普文化建设,上海医学科普服务品牌正在形成,并为上海医疗服务品牌注入丰富内涵。其成功模式被全国各地学习与借鉴,积极助力全国医学青年科普能力建设。

  形成科普宣传“高地”

  为什么上海会诞生一批出色的健康科普达人?这与整个城市的健康脉动息息相关:多年来,上海大力培养和建立一支年轻而专业的健康科普专家队伍,让医生占据科普宣传高地,积极、广泛、主动对公众开展健康教育和科普宣传。

  《健康上海行动》出台,全方位推进全民健康教育是重中之重,以需求为导向,上海将打造更多上海青年医学科普人才的“孵化器”和提升青年医学人才科普能力的“助推器”,通过更多创新模式的培养与培育,让更多优秀青年医务工作者成为上海医学科普“生力军”,不断促进市民健康知识、理念和技能提升,以及健康生活方式和行为改变,让“科普土壤”更加肥沃,让“科普生态”更加美好,探索打造健康科普的“上海模式”。

  通讯员 宋琼芳 新民晚报记者 左妍

  【专家点评】

  健康的科学知识需要普及给民众,谁来普及?上海在全国率先创新模式,让年轻医生“摘下口罩、拿起话筒”,告诉市民实用的健康知识。这些年的实践证明:鼓励年轻医生做科普,“对头”!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终身教授 杨秉辉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