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民生 > 健康 > 正文

吴凡:公共卫生科普需要传播更需要“翻译”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左妍     作者:左妍     编辑:钱文婷     2020-10-30 13:48 | |

微信图片_20201030095336.jpg

采访对象供图

    由长三角公共卫生(网络)电台启动暨阿基米德新媒体高峰论坛昨天在上海举行,“新场景新传播下的公共卫生健康传播生态”论坛同步进行。在长三角四地卫健委的支持下,“长三角公共卫生(网络)电台”项目启动。

  论坛上,中国世卫组织联合专家组成员、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副院长吴凡进行了现场主题分享。作为一个曾经有过十年“媒体缘”的公共卫生专家,吴凡表示,“那时候我们盼望能有一个平台,有一家电台,有一个媒体,能够把健康的知识传播给大家,让我们想说话的医生们,能够在这个平台上,把他们想跟病人、老百姓说的话,进行很好的沟通。”

  吴凡认为,媒体,本身是公共卫生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实并不是“你”和“我”,而是“我们”,“我们”大家一起来把这个工作支撑起来。媒体能干什么?媒体能引发社会对健康的关注,很多热点的问题是媒体第一时间的报道,让大家对健康的问题,健康的关注引发到一个高度。第二,帮助大家树立每一个人都是健康第一责任人的意识。

  面对突然袭来的疫情,媒体作为信息传播的重要平台,之于公共卫生应该处于怎样的角色定位?吴凡表示,媒体是看社会的第三只眼,媒体时时刻刻存在,通过媒体的放大作用,能够更清晰地看到社会的角角落落,这对今天健全公共卫生应急体系是至关重要的。

  吴凡还说,做好健康传播、精准传递防控信息,站在公众角度思考问题,站在观众立场上考虑问题,这是媒体的价值所在。媒体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做好医务界和公众之间的传播者,不仅是桥梁和纽带,还是重要的释义者、翻译者,把难懂医学知识翻译成简单易行的医学知识告知给市民。

  “信息公开,有效的传播一定是公开和透明的,恐慌是来自于无知和未知。”吴凡说,很多时候辟谣单靠政府部门是苍白无力的,信息发布要让民众感受到他参与了全过程,用民众听得懂的语言传递信息才是关键。真正达到信息有效发布,健康教育抵达民心,才真正缓释老百姓的恐慌和纠结。

  新民晚报记者 左妍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