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民生 > 健康 > 正文

这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断传承创新 纪念上海石氏伤科150周年研讨会举行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郜阳     作者:郜阳     编辑:任天宝     2021-11-06 12:21 | |

WechatIMG16222.jpeg

图说:揭牌仪式现场 主办方供图

新民晚报讯(记者 郜阳)今天上午,“纪念上海石氏伤科150周年暨石印玉教授学术经验研讨会”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举行。

上海石氏伤科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为保护单位之一,并于2005年组建成立了石氏伤科医学中心,建有海派中医流派石氏伤科传承研究基地,全国中医学术流派石氏伤科流派传承工作室。经过150余年传承发展,上海石氏伤科服务百姓,学术传承者逾千人,足迹遍及海内外。

对于一个学术流派而言,学术的传承、发展和创新自然成为流派的灵魂和生命线。

记者从研讨会上了解到,石氏伤科的第二代学术传承人晓山先生,在日常繁忙的诊务之余,还积极参与当时的学术组织“中华医学研究所”的活动,与同道进行切磋交流,取长补短;同时,阅读大量中医典籍,从中汲取营养,用于临床,提出并奠定了石氏伤科在整体观指导下调治伤病的学术思想根基。

第三代学术传承人筱山、幼山先生,进入上海中医学院兼任教职,在附属医院开展诊疗教学,主持编写供高等中医药院校使用的《中医伤科讲义》首部教材,开创了中医骨伤科学高等教育之先河。两位先生纳徒授课,并在学术团体担任职务,系统整理石氏伤科学术经验,总结规律,提出了一系列鲜明的学术观点,将家传验方公开,并收入全国教材,验之临床,安全有效,从而奠定了当代石氏伤科的学术地位。

第四代学术传承人石仰山、石纯农、石印玉、石鉴玉等在当代发展中各有贡献,如:石仰山领衔与药厂合作把祖传伤药膏三色敷药制成巴布剂——复方紫荆消伤巴布膏,成为上市中成药,影响更为拓展;并申报“上海石氏伤科疗法”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第四代代表性传承人石印玉教授,在20世纪80年代创建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骨伤科研究所,提出“传承发展石氏伤科学术精华、培养造就中医骨伤创新人才”的发展理念,坚持以“临床为基础、科研为导向、教学为根本”的工作方针,医、教、研协同发展。根据疾病谱的变化和中医学的特色与优势,确立了“中医药防治慢性筋骨病损”的主攻方向,围绕骨关节病、骨质疏松症、颈椎病、腰腿痛等开展了系统深入地研究,对石氏特色针刺和手法技术进行了深入挖掘和研究,提出“治伤识人、整体调治”的当代骨伤科临床诊治新思路,创立了当代中医诊治慢性筋骨病损类疾病的新理论和技术体系,取得一批具有重要价值的研究成果,在理论和技术方面都有所创新。在石印玉教授带领下,经过众多石氏伤科学术传承人近30年的共同努力,石氏伤科由一个家传的学术流派一跃而成为国家重点学科和国家临床重点专科。

记者获悉,去年12月,经过专家论证,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正式批准由曙光医院牵头建设“上海市慢性筋骨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经过近一年的工作,这支队伍已经基本构建完成,涵盖了上海中医药大学系统主要的附属医院和5个二级医院以及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