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民生 > 健康 > 正文

无地位、无编制、无薪酬 为何这群“三无人员”愿意为医院当“义工”?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郜阳     作者:郜阳 通讯员 高艳     编辑:蔡骏     2021-11-16 19:07 | |

微信图片_20211116184922.jpg

图说: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第二届患者委员会委员合影 采访对象供图(下同)

“四年前,我从一妇婴成功‘毕业’之后,曾心想,以后再也不要和这里有瓜葛了。但现在儿子四岁了,我依然和这家医院有着难解的缘分。我和医生、患友的感情越来越深厚,像朋友,更像家人!”

“多年前,我曾因卵巢囊肿来一妇婴就诊,当时西院的‘一床难求’远近闻名,我做好了开刀前漫长等待的思想准备,但仅仅一天半后就接到了入院电话。医生说我的情况不能拖,一路给我走了‘绿色通道’。本来忐忑的心情,因为医院的专业和效率,增添了许多安全感。”

这两位是一妇婴曾经的患者,但如今除了这个称呼之外,他们又多了一重身份——11月13日,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第二届患者委员会正式启动,14位来自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委员汇聚一堂,为患者发声,也为医院的发展建言献策。

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党委副书记周倩表示,期待这些来自各领域的“创新型”委员,不仅成为医患之间缓解冲突、增加互信的“减压阀”,更通过跨行业赋能,提供不同视角的破圈融合方案,成为医院全面提升服务质量的“粘结剂”和“驱动器”,从而树立医患关系的“一妇婴样本”。

微信图片_20211116184930.jpg

图说:不同领域的委员汇聚一堂,与院方交流

“三无人员”,为数字医疗谏言

早在2014年,一妇婴就曾公开招募并在国内公立医院中率先组建了“患者委员会”,通过患者代表切身体验就医过程、参与管理思考,以帮助医院不断完善服务流程,开辟了医患沟通的新模式。

作为首届患委会的成员,张彩平向此次新任委员介绍了这个组织成立的初衷:“当时,我们提出了‘微破坏’的概念。破坏不是目的,而是通过一个小切口,帮助医院改善那些影响患者体验的环节,如同微创手术。”

身为“过来人”,她坦言,患委会成员是一群“无地位、无编制、无薪酬”的“三无人员”,“创新和前行的路上,没有方法论,唯有实践,才能证明我们的价值。希望和大家一起摸着石头过河,继续开创一妇婴患委会的2.0时代。”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和后疫情时代的需要,此次启动的第二届患委会将更多目光投向了数字化医疗场景如何赋能医院就诊体验的话题。

从来院就诊到顺利生产,当选的委员中有好几位是新晋妈妈,在一妇婴的许多科室都留下过足迹,“对于我这样的常客而言,一妇婴的数字医疗体验非常好,智能化、便捷化和人性化的程度很高。但对于新患者,特别是第一次来医院的外地患者,还可以加强‘新手入门指引’的推广。”

今年8月刚刚荣升“新妈妈”的马静,是一妇婴的首批“好孕体验官”,她提出了一个全新的角度:“现在的年轻人对于数字医疗玩得很转,但对于就诊大厅里许多父母辈的陪伴者,包括妇科一些高龄患者,如何能提升她们的参与度和便捷度?”在马静看来,做到最后,一定是患者体验好的医院,口碑上升最快,“要记得我们为什么而出发,是为了患者。”

还有的患委会委员提出了打造“分场景数字化路径入口”的建议:“不同孕周的产妇可能有不同的就诊路径,针对她们不同的需求,可以推出更智能、更个性化的导诊小地图,提升她们的就诊体验。”

一妇婴产科主任花晓琳现场透露,目前医院产科正在进行全新改组,正是从患者角度出发,特别是高龄产妇的需求,“根据不同医生特色进行分组,可以让高龄产妇能够更清晰、更有针对性、更精准地找到适合自己情况的医生。”在花晓琳看来,作为全市分娩量最大的医院,患者的体验始终要放在第一位,“我相信患者是会用脚投票的。希望患委会能够和我们一起出谋划策,提升医院的服务质量。”

男性面孔,为女性患者发声

在大众的固有印象中,妇产科医院的绝对话语权,似乎总在“女性”手中。但此次一妇婴第二届患委会中,却意外出现了两张男性面孔。

来之前,徐海春也曾有过忐忑。“男性委员,能为一家妇产科医院做什么?”在第二届患者委员会遇到同样是“男同胞”的李治国时,他这样问道。

“你放心,一妇婴能发展到现在这个规模,这背后男性的功劳不可小觑。”李治国认为,虽然女性在就诊体验上更有发言权,但男性一样能够通过品牌传播等多途径,让更多走进一妇婴的患者更有安全感。

辅助生殖医学科主任李昆明,正是李治国口中为一妇婴品牌宣传及医患关系改善默默努力的“背后的男人”之一。在他的“粉丝团”里,大家亲密得就像一家人。“医患之间从来不是矛盾,而是命运共同体。你们要相信,生殖科医生所希望患者怀孕的迫切心情,不会低于病患或者家属。希望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共同努力让流程更顺畅,就诊体验更贴心,不负一妇婴名字中的‘第一’。”李昆明说。

两位在场男性的发言,也让徐海春颇有感慨。“虽然身为男性,对于女性分娩的痛苦无法感同身受,但是作为一个父亲和丈夫,我也愿意发声。”他说。

身为一名资深公益人,徐海春在许多亲子活动中发现,“父职”的缺失成为当下越来越普遍的现象,他希望未来能够通过更多跨界公益志愿服务,让更多男性回归该有的角色,“我们可以开展一些活动,让曾经在一妇婴生产的家庭‘二次回归’,让孩子、父亲都到这个生命的‘大摇篮’进行一些沉浸式的体验。”

当天的讨论越来越深入,大家都认为,患委会成员不仅仅应该连接医生和患者,还需要寻找和第三方家属的关系,“虽然一妇婴是以服务女性为主的妇产科专科医院,但这些女性出现在医院,很多是为了孕育关乎整个家庭幸福的小生命。这时候,男性更不应该缺失。”

通讯员 高艳 新民晚报记者 郜阳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