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民生 > 健康 > 正文

没有“冻伤”却被“烫伤”?专家提醒,小心低温烫伤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左妍     作者:左妍     编辑:钱文婷     2021-12-21 10:46 | |

微信图片_20210923105543.jpg

  申城开启降温模式,不少怕冷的市民赶紧把电热宝、电暖扇等各种取暖神器安排上。不过,有市民没有“冻伤”却被“烫伤”了。对此,上海仁爱医院皮肤科主任戴君来表示,千万不要小看低温烫伤,低温烫伤损伤面积较小,如未能及时有效治疗或处理不当,容易造成深部组织坏死,严重时会发生伤口溃烂迁延不愈。

  29岁的宋女士特别怕冷,每天晚上一定要冲个热水袋捂着才能安稳入睡。几天前,她像往常一样,把热水袋往被窝一扔,就钻进了被窝。第二天醒来发现左小腿处出现了一个蚕豆大小的水泡。本来她并没有当回事,过了一天小水泡又红又肿。医生诊断,虽然烫伤面积小,但是深度已经达到二度。

  “低温烫伤指机体长时间接触中等温度(一般指44℃-50℃)的热源,造成从真皮浅层向真皮深层及皮下各层组织的渐进性损害。”戴君来告诉记者,每年冬天都是低温烫伤的高峰,其中热水袋低温烫伤占到两成。与高温烫伤不同,低温烫伤的面积通常比较小,呈圆形或椭圆形,常位于足跟、足底、小腿胫前、臀部等。早期外观往往只是一个小小水泡,容易被忽视。

  戴君来提醒,千万别小看这个小水泡,虽然病变比较局限,但是损伤常常深达真皮深层甚至全层皮肤坏死,即临床诊断的深II度或III度烫伤。而且胫前、足跟等部位皮下组织较为菲薄,烫伤严重时可深达骨质,造成伤口经久不愈。

  容易发生低温烫伤的人群包括老年人,这是因为老年人皮肤随年龄增长而变薄,皮肤张力、感觉功能、保护作用、对周围环境温度调节功能都比较差,因此对温度刺激反应较弱,在低温的持续作用下容易导致烫伤。同时,青少年正处在紧张学习阶段,由于精神过于集中或疲劳导致对温度的敏感度降低,因此青少年也是低温烫伤的高发人群。此外,婴幼儿因其皮肤薄嫩且表达能力欠缺,比成人更易烫伤。

  专家指出,一旦低温烫伤后,及时用冷水对创面进行淋洗、冷敷或用包裹冰块的毛巾等冷敷。冷疗能使创面迅速降温、减少热力对组织的继续损伤,减少创面渗出和水肿,同时还能减轻疼痛。冷疗开始的时间越早越好,持续时间最好达到20分钟以上,直至创面不感疼痛或疼痛显著减轻为止。看到起水泡后,有着患者会用牙膏、芦荟胶等涂抹,从医学上来说这些都是不推荐的。牙膏对皮肤是有刺激的,如果是含氟牙膏刺激会更大,而且牙膏也不具备消炎作用,还有可能引发细菌感染、留下色素沉淀等。芦荟胶也是很多市民家中的必备品之一,但其实芦荟胶对伤口并没有消炎作用,不建议用于处理低温烫伤。

  如果局部有水泡形成或者表皮破溃了,就需要去烧伤专科医院进一步治疗。就诊途中可以用清洁的被单或毛巾外裹创面。此外,切忌涂抹有颜色的药物,如红汞、紫药水等,以免影响对创面深度的判断。

  新民晚报记者 左妍

  【如何预防低温烫伤】

  专家指出,婴幼儿、老年人、患糖尿病和血液循环障碍者等人群应尽量避免使用皮肤接触类取暖物品,如需使用应加以特别照看,随时注意皮肤情况;

  不要在使用电热毯等取暖器具的同时使用电热宝、暖宝宝等物品,睡觉时也不要贴身使用暖宝宝等取暖物品;

  避免暖宝宝等取暖物品直接接触皮肤,热水袋水温不宜过高,可以在外面套上毛巾套,并且避免长时间接触同一部位;

  夜间睡着后,人体对温度的反应迟钝,因此在入睡前更要控制好取暖器具的温度,以免发生低温烫伤。

  专家再三提醒:千万不要自行涂抹药膏或挑破水泡。如果只是皮肤呈红色伴有微微疼痛,可以自行愈合。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