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时政 > 长三角 > 正文

独家述评|长三角城市勾勒“中国新面孔”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吴健     作者:吴健     编辑:赵菊玲     2020-09-17 10:19 | |

图说: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第二十次全体会议现场 吴健/摄

吴健/文

人类身处信息时代,面貌日新月异,以致于未来难以预测。但我们能确定的,未来肯定受两大趋势影响——数字化和城市化。9月16日,连云港举行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第二十次全体会议,透露出这片中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积极顺应两大趋势,不仅带动经济增长,更增进人民福祉,奋进间勾勒出一副“中国新面孔”。

一个月前,习近平总书记对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作出指示,强调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要“率先形成新发展格局”。本次协调会正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苏浙皖沪三省一市以“新动能、新格局、新作为”为主题,共同谋划区域融合,以“一盘棋”思想答好总书记交给的“考卷”。

通过会上的聆听和采访,我感到数字化推动下的城市化,是把握长三角一体化脉络的“金钥匙”。改革开放之初,中国大体以基于廉价劳动力的生产增长模式拉动经济,特征是原料和市场都在海外,靠低成本生产要素来扩大出口,这带来国内国际两个经济循环分离,而“两头在外”所导致的核心技术缺失、区域发展不平衡、未有效满足国内市场需求等问题凸显,已开始制约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近年来,国际上保护主义和贸易霸凌抬头,冲击全球供应链,如何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已成为中国发展如何突破“时代三峡”的大命题。

作为改革开放前沿之一,长三角具备人才富集、科技水平高、供应链相对完备等优势,更是国内外资源要素交汇点,有能力担起国家双循环任务的关键链接功能,为国家构建新发展格局“开路搭桥”。本次协调会上,与会嘉宾纷纷提到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向行业和区域“赋能”,提高畅通产业链和供应链的能力,而长三角城市群更要在加快区域一体化,让各类要素更自由流动方面提供依托与保证,构建多层次、多领域、全环节的经济循环。

那么,怎么解释高质量的数字化与城市化之于长三角的意义呢?一位专家介绍,城市在区域一体化中的作用点是“集聚效应”——集中了资源、知识、企业、机构、服务等要素,这对企业至关重要。对一家公司来说,城市地理区域及相关的“生态系统”(大学、商学院、研究中心等)是否集中大量人才,是其选择落户的关键之一。而生活质量是与人才集中程度直接相关的一个因素,生活质量良好的城市吸引和留住人才的能力也更强。企业从事经营活动要考虑的第三个重要因素,是数字网络发展潜力和与其他企业连通的便利性,即一座城市的数字化和智能化水平,让企业获取各种专业服务更为便利。

让人振奋的是,上海所在的长三角城市群很出色。它们打破藩篱,发挥各自优势融合对接,当技术研发、金融投资等服务业集聚上海之际,能满足生产所需配套的各类上下游企业遍布半径不过500公里的长三角城市,这些城市和上海一样,依靠互联网、云技术来收集数据,推进能源使用、交通物流、医疗保健等服务,确保区域内的企业和居民有效运转,催生更多创新和商业机会,而以云技术为基础所带来的城市智能化管理,能有效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改善居民生活质量。

美国《福布斯》记者肯·西尔弗斯坦曾一口气从上海跑到南京,他眼里的长三角城市都把邻城发展视作机遇而非威胁,追求长三角城市群创新链和产业链深度融合,用这块更富吸引力的磁石去接纳跨国企业尤其以先进制造业闻名的企业落户安家。就像长三角的一位城市管理者所言:“要说服地球上最优秀的人才选择我们,采取灵活和开放的态度至关重要,这也是长三角一体化的精神所在。”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约瑟夫·施蒂格利茨指出,21世纪世界繁荣的两股最重要的力量,就是中国技术创新和城市化。而当下最鲜活的标本,莫过于基于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让城市变得更绿色、更令人向往的长三角。这场协调会之后,我们有理由相信,这片“希望的土地”将迸发出更让人惊叹的奇迹!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