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时政 > 郊野 > 正文

江南古镇千篇一律?松江这样守住“上海之根”乡愁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杨洁     作者:杨洁     编辑:赵菊玲     2019-07-04 17:05 | |

梅雨时节,撑一把油纸伞,漫步在泗泾古镇的街头,两边是青砖黛瓦的老宅子,脚下有踏着石板路发出的嗒嗒响声;坐在临河的窗前,看轻舟来往,前方横陈的拱桥上,人行匆匆……

这是泗泾古镇保护与更新利用管委会办公室主任罗敏眼中的古镇生活:“泗泾古镇不是商业街,千篇一律都是臭豆腐摊、快餐连锁、酒吧饭馆,而是要打造静谧的水乡,形成文创集聚区,让游客通过浸入式体验,来了想留下,走后还想来。”

图说:泗泾下塘历史文化风貌区古朴典雅。唐峰 摄

古镇古村,是历史留下的优质资源。松江历史文化悠久,人文底蕴深厚,在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公布的全市44处历史风貌保护区中,松江仓城、松江府城、泗泾下塘等3处上榜。

目前,松江区正在持续实施历史文化风貌区保护开发,并以此为契机,将特色文化融入建设肌理,促进文旅深度融合,守住“上海之根”乡愁。

【旧样貌:恢复历史记忆】

“还原仓城曾经的繁华景象,打造松江旅游的新亮点,这是我们的目标。”永丰街道老城改造办公室负责人包飞虹告诉记者,街道从2012年开始启动仓城历史文化风貌区保护性改造前期工作,目前房屋动迁已接近尾声,文保单位的修缮与利用正在持续推进中。

仓城位于松江老城区城西,沿市河而建,有着400多年的历史,是松江历史发展的“活化石”。区域内尚存留有大量明清两代及民国时期的建筑,共有文物保护单位127处,包括大仓桥、徐氏当铺、灌顶禅院、杜氏雕花楼等。

“每座老宅都是一段历史、一个故事,所以修缮不只是修修补补,还要根据史料,尽可能还原它的样貌,恢复历史记忆。”包飞虹告诉记者,从前期准备到后期建设,每个文物保护单位的修缮大致需要1-2年时间,随着施工进度的深入,需要适时调整,始终遵循修旧如旧。

泗泾下塘历史文化风貌区的建筑修缮也在推进中。相比之下,泗泾下塘的保护与更新利用工作启动较晚,但步子很快,引入第三方合资公司共同开发。 同样遵循修旧如旧原则,目前已修缮完成马相伯故居、史量才故居、马家厅、孙士林宅等6处文保建筑,今年还计划修缮8处。

【新业态:让文物“活”下去】

近日,“南北间——上海西安青年水墨交流展”在泗泾云间草堂举行,这也是云间草堂首次面向公众开放。近400平方米的建筑面积,两层三进明代砖木建筑,抬头就能看到比邻而居的安方塔,古朴典雅,文化气息浓郁。

“对于文物保护单位的修缮,不能只是把门拴上锁,定期找人打扫卫生,进行‘标本化保护’,而是应该充分利用建筑文化痕迹,让文物继续‘活’下去。”罗敏介绍,泗泾下塘历史风貌保护区建设锁定两个关键词——“保护”与“利用”,将植入文化业态,营造独特的文化体验。

坐落于程氏宅的云间草堂,是泗泾下塘“三宅”(程氏宅、管氏宅、孙士林宅)业态布局项目之一。按照规划,云间草堂将设茶文化研究中心暨雅镇泗泾乡音茶馆,展示茶文化、茶具、茶艺、琴道、香道、花道等,以及开展书画交流、菖蒲文化展示等活动。孙士林宅则将成立“文化遗产保护创新实践基地”,展示各类古建筑的构件、木料,定期举办讲座、文化活动。

“在加大保护力度的同时,也要着力让这些建筑‘活’起来,赋予它们全新的生命力。”包飞虹介绍,仓城近几年新修建筑已陆续引进典当文化展示、生活美学孵化培训、诗书画印国学展示等主题项目,仓城将被打造成为外观精致婉约、内涵深厚有趣、富有江南水乡风韵的综合性历史街区和旅游目的地。

新民晚报记者 杨洁 通讯员 牛立超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