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时政 > 郊野 > 正文

松江红菱似元宝 撑船采菱苦中甜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孙云     作者:孙云     编辑:黄佳琪     2019-09-06 09:05 | |

奕奕空中电,浅浅池中菱。夏秋交替正是松江特产红菱上市的季节。清晨,松江小昆山镇的采菱人“阿胡子”穿上一身胶衣,登上和塑料桶差不多大的迷你塑料船,手握着细篙飘摇到池面,开始了一天的采摘。捞起菱盘,摘下已经通体鲜红的成熟菱角,丢进船肚里。偶尔“阿胡子”也会失手,刚刚摘下的菱角从手心滑落水中,不过他也并不在意,因为“菱角会沉到水底,等来年又会爆出新的菱盘”,又是丰收的一季。

图说:王明华撑着小船采摘菱角。张小小摄

红菱是松江的四大特产之一,《松江府志》记载,早在明清时期当地就已生产红菱,可当水果,也可做菜,因为形如元宝,价格并不昂贵的它还得到了一个贵气十足的别称:元宝红。立秋过后,天气渐凉,在沪郊小昆山镇的不少池塘里,红菱也一茬茬地成熟了。

“阿胡子”是一名因为车祸造成腿脚残疾的采菱人,本名王明华,因为时常留着一脸络腮胡子,朋友们都这么称呼他,喊他大名的人反而越来越少了。与粗犷的外表不符,坐在小小的塑料船里,他的眼神分外犀利,手脚也快,总是一眼瞄准那绿萍下若隐若现的红色。把小船撑过去稳稳当当地停好,一把捞起菱盘,准确地摘下已经成熟的菱角。手里一边正摘着红菱,一双眼睛已经又望向另外的方向,“扫描”着下一片隐藏着成熟菱角的水域。

池塘里,菱角长得密密麻麻,船只能勉强容纳两个人挤着坐在里面,拨开叶子划船,一片片的蚊子“嗡嗡”叫着扑面而来,采菱着实辛苦。对于右膝盖不能自如弯曲的王明华来说,更加是种考验。采摘菱角时,他会先坐在小船中央,右腿搁到船尾的夹板上,然后将上半身探出船外。如此一来,腰背受力增加,采摘的劳累程度相当于其他采菱人的两倍,半天下来就腰酸背痛,每天晚上一沾到床,立刻能够酣然入梦。不过,第二天一早起来,他又撑着船去劳作了,每天差不多要采一二十公斤的菱角。

图说:通体鲜红的成熟菱角。张小小 摄

采好的菱角会由妻子柴秀娥拿到市场上去叫卖,她也是残疾人,患有严重的类风湿关节炎,已出现骨侵蚀症状,不能干重活,也不能湿手。王明华心疼老伴,不让她提重物,也不让她下水,承包了所有重活。每天叫卖前,他都会回到岸上,帮妻子把新鲜的菱角在池水中再过一遍,既保持了菱角的水嫩鲜活,又洗去了菱壳上的污泥,看上去更加色泽饱满。

王明华夫妇务农的时间其实并不长,只是前几年为了帮儿子还债,才变卖房产,在小昆山镇租了鱼塘和田地务农。业余时间,他们还会去兴家残疾人义务家教学校松江分校做志愿者,帮助其他残疾人家庭的子女。家里的农活很多,还要抽时间做志愿者,所以,他们总是把菱角卖得很便宜。目前,菱角的市场价大约是一公斤二十元,他们却只卖十三四元一公斤,因为“早点卖完早点回家,家里还有不少事情呢”。

生活不容易,夫妻俩对此并没有怨言,他们说:“要珍惜眼前的每一天。”

通讯员 张小小 新民晚报记者 孙云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