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时政 > 郊野 > 正文

“乌小蟹”能长到八九两?崇明清水蟹出征全国河蟹大赛冲击四连冠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李一能     作者:李一能     编辑:赵菊玲     2020-10-28 15:46 | |

秋风起,蟹脚痒。又到了吃蟹的季节,有没有考虑过到崇明岛吃螃蟹?很多老饕一听就直摇头:“崇明乌小蟹,味道是可以,就是太小了。”但事实是,这样的想法已经是老皇历了。在崇明岛宝岛蟹庄,蟹塘里的清水蟹一只只个大膏肥,五六两的比比皆是,个大的还能长到八九两,它们中的代表正在角逐昨起在市区举行的全国河蟹大赛。

图说:崇明清水蟹个大膏又肥 新民晚报记者 徐程/摄

本地蟹为啥“长不大”

在上海宝岛蟹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黄春的办公室,三个奖杯格外显眼。从2017年开始,这里养殖的清水蟹力压群蟹,已经获得了三届象征最高品质的“金蟹奖”,今年正在向四连冠发起冲击。乌小蟹啥时候这么争气了?

黄春说,故事要从9年前开始讲起。2011年,一群上海海洋大学的专家来到崇明,只为破解一个困扰上海人多年的谜题:原产地的蟹为什么个头长不大?

上海人最爱吃的大闸蟹,学名叫中华绒螯蟹,以长江流域的种群品质最高。所有长江蟹的老祖宗就在崇明,因为作为一种洄游动物,中华绒螯蟹只能在江海交汇处繁殖,然后逆流而上在淡水中生活,到了繁殖季又回到咸淡水的交汇处。长江地区所有的大闸蟹,只是叫法不同,其实都是崇明蟹,只不过是以蟹苗的方式“被移民”了。

专家经过研究,终于找到了原因:崇明是中华绒螯蟹的繁殖地,但不是最好的栖息地,天然环境条件和上游差太多。崇明养殖螃蟹的方式也有问题:中华绒螯蟹既爱干净又喜静,最适合生活在干净的浅水,趴在水底一动不动“思考蟹生”。而崇明蟹农以前喜欢鱼蟹混养,鱼和螃蟹的喜好完全相反,最喜欢浑浊的深水,养在这样的鱼塘里,对螃蟹而言和坐牢无异。

30多位专家扎根崇明

找到原因后,30多位专家一头扎在崇明,从种源、水质、饲料、防病、养殖等方面开始钻研,誓要让乌小蟹变成“姚明蟹”。同时,建立专业养殖场,放弃了过去鱼蟹混养的模式,给予螃蟹最佳生活环境。整整9年过去,如今崇明清水蟹,已经不用从长江口捕捞上的蟹苗,因为品种不稳定,在崇明最大的清水蟹养殖场宝岛蟹庄,近700亩的蟹塘里全都是一个品种——“江海21”。

“江海21”是上海海洋大学团队在上海市农委等单位支持下,历时10余年选育的中华绒螯蟹新品种。它不仅生长快、规格大、产量高,还具有步足长、颜值高、成活率高、遗传稳定等优良特征。在相同养殖条件下,与普通中华绒螯蟹相比,16月龄蟹生长速度提高17.0%以上。

乌小蟹变身“大长腿”

如今崇明清水蟹每年选取种蟹,都会在一批螃蟹中挑选最大的——今年的平均标准是公7两母6两,相当于身高1米8的帅哥和1米7的美女。选择性繁育的结果,就是它们的后代体型越来越大,在河蟹养殖业中享有“大长腿”的美誉。在宝岛蟹庄的蟹文化博物馆,一只1斤2两的巨蟹标本令人叹为观止,这就是崇明蟹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的个体,堪称“蟹中姚明”。崇明蟹都是乌小蟹说法,真的过时了。

当然,螃蟹也不是单靠个头大就好,如果肚子空空也上不了台面。但崇明地处咸淡水交汇处,加上建设生态岛让水质变好,这里长大的螃蟹,肉质鲜甜肥美,一口咬下膏黄四溢。黄春办公室里三个金蟹奖杯就是品质的证明,是经过最挑剔的老饕专家层层选拔的结果。

从乌小蟹到“姚明蟹”,背后是专家们的辛勤钻研,是上海产学研融合的成果。崇明清水蟹产业也正不断探索生态养殖模式,巩固品牌形象,提升市场占有率。2021年第十届中国花卉博览会即将在崇明举办,崇明清水蟹也成为花博会的特许产品。

新民晚报记者 李一能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