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时政 > 郊野 > 正文

再现浦东红色历史! 浦东乡土作家推出红色题材戏剧作品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陈志强     编辑:屠瑜     2021-06-21 12:11 | |

新民晚报讯(通讯员 陈志强)用文学作品的形式,再现浦东可歌可泣的红色历史。昨天,惠南文学社发起举行了一场文学分享会,多名浦东作家、评论家及文学爱好者相聚一堂,共话由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惠南文学社社长姚海洪最新出版的《海洪戏剧作品选》。

图说:分享会现场。陈志强 摄(下同)

《海洪戏剧作品选》收入了《抗日女英雄——叶嫂》《家国情怀》《曙光灿亮浦东》等7部戏剧作品,累计40余万字。大型7场沪剧《曙光灿亮浦东》,是根据中共浦东早期领导人林钧的真实事迹改编而成的,其中有林钧、周大根、赵天鹏等浦东人参加八一南昌起义、四团除奸、汇角之战等革命历史故事;大型七场沪剧《抗日女英雄——叶嫂》讲的是惠南镇上的一位抗日女英雄叶嫂的故事;还有《红衣小寄妈》《浦东抗日英雄》《浦东记忆》等5部红色题材沪剧剧本,塑造了林钧、周大根、朱亚民、叶嫂、潘海根等一批英雄人物形象,讲述了浦东地区在大革命时期、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感人的革命故事。

30多年前,姚海洪应邀参与撰写《南汇县志》,倾听当年新四军淞沪支队支队长朱亚民等革命前辈回忆革命时期许多英雄人物的感人事迹,这些可歌可泣的历史故事一直在姚海洪的脑海里浮现。“希望通过我手中的笔,记录浦东大地上的红色革命故事,提醒我们及后代铭记历史,弘扬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2020年6月,他开始创作红色题材的沪剧剧本。到今年5月,完成了七部沪剧剧本创作任务。

上海戏剧学院副院长、上海作家协会副主席杨扬认为,戏剧创作除了讲究故事情节,寻求戏剧冲突,还需要浓厚的地方风味和戏曲的诗情画意。作为熟悉浦东生活的作家姚海洪,通过艺术创作的形式,将浦东一些不太为世人所熟悉的红色革命历史、人物和故事,通过地方戏沪剧的表演形式呈现给观众,发挥和发扬地方文化的优势和特长,有益于在群众中的传播。

图说:分享会现场

分享会上,姚海洪介绍了创作的沪剧剧本的体会。上海作家协会会员邵天骏、文学评论家今音等人分享了各自的读后感。大家表示,姚海洪用地方戏剧艺术的形式创作的红色题材沪剧剧本,展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浦东人民在大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做出的巨大贡献,是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特别是教育青年一代不忘历史、传承红色基因的好素材。

在文学创作研讨交流环节,上海师大博士、中国当代小说研究生、中国浦东干部学院讲师王晓明作了题为《小说创作浅析》讲课,她从小说特点、小说的文体特征、小说的写作技巧等方面进行阐述。她表示,在写作中,要致力于思考事件之间的因果和必然的联系,提炼出可以写进小说的故事;可以抓住性格、悬念、巧合、误会、欲望等常见因素来推演事件,以架构起具有良好内驱力的故事情节,从而让小说的故事内容曲折动人,并显出深长意味。

惠南文学社九零后文学新秀兀凰作了题为《如何创作小说》的讲课,她从小说中如何构建人设、人物、故事及故事发生的背景、第一人称与第三人称的写作特点、小说的转场技巧等方面,结合自己创作中篇小说《影子爱人》、短篇小说《傻三儿》《烈日下的她》等文学作品进行讲解。

惠南文学社社长姚海洪作了题为《小说主题的提炼》的讲课,他结合自己创作的长篇小说《风波》,如何从生活海洋中寻挖珍珠,提炼小说的主题,构思闪光点的各类人物,小说的灵感和素材源自丰富的现实生活。

与会的文学爱好者们表示,讲课内容丰富多彩,结合实际,深入浅出,观点独到,特别讲到创作要源于真实生活、故事要善于设置悬念、人物塑造要点等,让人受益匪浅。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