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时政 > 评论 > 正文

新民随笔丨垃圾分类,入乡请随俗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沈月明     编辑:郁晶陶     2019-07-05 14:12 | |

某朋友的小区,在南西街道一个繁华商圈附近,时至今日还没有开始垃圾分类。垃圾箱房虽然湿垃圾、干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都标明了,且相关规定、投放时间都张贴得明明白白,但垃圾还是随意混投,周边管理人员、志愿者一个也看不到。全上海搞得轰轰烈烈的垃圾分类,这里好像一切都没有发生过。

居委会的回答很奇葩:这个小区居民人口复杂,外来人员多,垃圾分类难以实施。

这显然不是理由,法律就是法律,其覆盖的区域是上海全境,怎么可以因为这样一个理由,就视法律于无物,同时把其他认认真真实施垃圾分类的居民的努力化为乌有。

但居委会的理由不能不说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

今天笔者经过南京东路的时候,看到一个操外地口音、游客打扮的妇女在吃一个桃子,吃完很自然地就扔到了地上。

在上海的大量外来人员中,不少人租住的时间短的只有几个月,长则也不过两三年。其中一部分人,很可能对上海全城动员的垃圾分类要求并不关心,或者因为租住时间不长,就觉得没有必要做费时费力的垃圾分类。事实上,很多临时租住人员,饮食基本靠外卖,而这恰恰是垃圾分类的难点,对他们的自觉性和法律意识是更大的考验。

笔者没有地域歧视的观念。其实很多“新上海人”,哪怕是暂住人员,垃圾分类做得比一些“土著”好得多。笔者的一位朋友的母亲,是外地在沪人员,每天在辛苦地做垃圾分类志愿者。但必须注意到,很多事例显示,临时外来人员,可能是垃圾分类的一大难点。

在这里,我们需要明确一点,垃圾分类在上海以法律的形式开始实施,那它就覆盖了上海的每一个地点,覆盖了在上海居住、活动的每一个人员。《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并没有法外之地、法外之人。

不久前,我们发布过一篇微信公众号文章《上海人:垃圾分类好麻烦!留学生:来试试我们的“地狱模式”?》,日本、德国等国家的垃圾分类比上海更严格,但留学生们都咬着牙“挺”过来了。

或许,你对于脚下的这片土地没有那么深的感情,但入乡须随俗,法律请尊重。

沈月明/文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