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时政 > 评论 > 正文

新民随笔丨海归“上岸”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孙云     编辑:郁晶陶     2019-11-20 14:43 | |

前几天去采访上海市欧美同学会一年一度的“海归职通车”招聘会,前所未见的火爆程度令我大吃一惊。今年已是我第10次“上车”,但求职者从三楼会场一直排到底楼大门外的情况却还是头一次看见。当然,海归数量增加是主要原因,但同时是否也是一个信号:“海龟”们“上岸”变得更困难了?

场内的采访佐证了我的担心。多年负责“职通车”的欧美同学会资深海归周先生,他本人也是位资深HR(人力资源),他向我证实说,海归们回国就业的红利正在逐渐衰退,曾经以语言优势碾压“土鳖”的他们,如今很有可能会在PK中处于下风。如果他们还想单纯靠着留学这层镀金的经历躺赢,那么会有很大的几率变成“海带”。

海归就业的红利衰减,还与留学专业扎堆有关。与上世纪几次留学潮不同,如今的留学生更热衷读商科,留学背景同质化愈发严重。而且,因为商科比较容易兴办,且在留学产业中属于热得烫手的“产品”,海外高校纷纷创办商科。

就拿一家以医学院笑傲全球的美国名校来说,2017年,竟也拿到国际高等商学院协会认证,把商学院的生意经做得红红火火。校方数据显示,2018秋季招收507位学生,97%是国际学生,中国留学生自己统计的数字更惊人——中国人占8成!以至于在百度上输入这家商学院的名字,就会跳出一连串“某商学院很水吗”“真的水吗”“到底有多水”之类的搜索结果,连累这所一直很牛的大学也变成了“水牛”。

此外,会上多名HR告诉我,人们以前常说大学生眼高手低,其实,发生在海归身上的比例更高。这一方面是因为海归在正式踏入职场前,由于山高水远的地域原因,往往缺少实习经验,不了解职场;另一方面也与海归的家庭条件大多优渥,使得他们对工作岗位存在更明显的“挑挑拣拣等等看”心态有关,对于一些初创型企业,往往不屑一顾。

所以,海归要想顺利“上岸”,还得练好内功,调整心态。最后,还是建议有留学意向的家庭多看看未来的风口,多接接职场的地气,更要慎选专业!

孙云/文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