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时政 > 评论 > 正文

今日论语丨守护网络时代的“安宁权”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秦丹     编辑:郁晶陶     2020-01-03 14:52 | |

在网络时代,谁的安宁权没受到过侵害?网游广告忽然就满屏,QQ号不明不白被拉进“购物群”,有时接连蹦出的收费链接让你慌乱到不知该碰哪个键,电话里轰炸式无厘头的“噪音”紧盯着你的钱包……

心神烦乱,却又无可奈何,这种个人安宁、平静被网络信息随意侵害的情况,快要有法可治了。2019年12月底,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审议民法典各分编草案,其中的人格权编草案完善了“隐私”定义,将“生活安宁权”纳入“隐私权”,并改定“隐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宁和不愿为他人知晓的私密空间、私密活动、私密信息。”

这真正是一条回应网络时代“刚需”的好消息。这也意味着,曾经在网络信息面前“祼奔”的我们,有望穿上“衣服”,拾起尊严,守住安宁。那些不断索权并以泄漏信息为营生的APP们,那些一而再再而三催促我们卖房再买的“好心中介”,那些熟知我们银行卡余额的“友情来电”……让我们感到恐慌甚至已严重受害的种种事物,将会迎来一个不那么舒服的“新规则”。而这个“新规则”,可能是保护自然人安宁权的“结界”。

《民法典人格权编草案》将安宁权的“空间”扩大到网络虚拟社区,对网络侵权泛滥、无序,且失于监管的状况,无疑是一种刚性约束,这在人工智能融入私人生活的当下,具有非常之意义。同时,对非法侵入式侵害,也是一种刚性震慑。生活安宁权是一个20世纪初就提出的概念,今天写入法律一方面标志着法治的进步,另一方面标志着我国公民的隐私权将进一步得到尊重和保护。

民法典分编草案的制订还只是第一步。要使良法得到普遍的施行,恐怕还要公众学会辨别安宁权的边界,学会运用法律武器自我维权。面对维权,想起了不久前“依法叫板”腾讯视频的丁律师。公众普遍维权的要义中,恐怕少不了这些法律精英们的积极参与。

秦丹/文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