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时政 > 评论 > 正文

今日论语丨“垃圾问号”期待两会声音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邵宁     编辑:吕倩雯     2020-01-14 13:38 | |

垃圾里面出新闻。昨天,本报用4个版的篇幅刊登了记者关于干湿垃圾的调查报告,从人们熟视无睹的现象中提出了垃圾减量的新难题:层层包装怎么破?包装减量瓶颈在哪儿?湿垃圾源头大户怎么“管”?今天,上海进入“两会时间”,这迫在眉睫的一个个“垃圾难题”,等待着代表委员和市民共同破解。

“史上最严垃圾条例”在上海实施已有半年多了,垃圾分类逐渐深入人心,成为市民百姓的自觉行动。但是,由于上海是一座有2400多万常住人口的超大型城市,垃圾减量依然是困扰我们的一大难题。

一支护手霜五层包装;三两茶叶包好变三斤;一只牛蛙杀好减重一半;一碗蚕豆两袋壳;一份外卖餐盒塞满桶;快递纸箱泡沫塑料堆积成山……连日来,本报采访团队深入菜场、超市、小区调查,采访业内专家、技术大咖,记录下一个个鲜活的镜头、一条条真实的数据和一个个鲜明的观点。这份接着地气、冒着热气的新闻调查,列出的垃圾减量中亟待破解的难点和瓶颈,很有价值。

这些垃圾,有的是人为“增肥”,如商品包装、快递包装、外卖餐盒,年年都在增长;有的是自然“减重”,如生鲜食品,因为“吃新鲜”的习惯和蔬菜水果易腐烂的特点,导致湿垃圾也越来越多。无论是“增肥”的还是“减重”的,最后都成为需要处理的废弃物。而在处理环节中,无论是干垃圾的循环利用,还是湿垃圾的就地减量,依然还是一个“痛点”。

近多年来,“垃圾分类”都是上海两会的热词。每年,代表、委员都会结合自己的调查研究和专业背景,在会场上就这个问题建言献策,碰撞出火花。正是在连续几年吸取大量代表委员真知灼见的基础上,《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在去年的上海市十五届人大二次会议上通过。今年的市十五届人大三次会议上,提高生活垃圾全程分类工作也将作为六个专题审议议题之一,由代表们进行集中审议,本报新媒体将全程直播。

垃圾问题事关城市未来,事关美好生活。垃圾减量的一个个问号,能否拉直?让我们期待两会声音。

邵宁/文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