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时政 > 评论 > 正文

今日论语丨把互联网慈善装进“透明袋”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李一能     编辑:郁晶陶     2020-01-17 14:14 | |

  最近互联网慈善的新闻很火,可惜都不是啥好事。先有“平台为45斤女大学生劝募百万只转账2万”,后有“患儿去世后募捐仍在继续”,让人看了后血压升高,情绪极不稳定。虽然涉事平台之后都给出了各自的解释,但显然不能服众,引发的争议还在持续蔓延,网友最多的评论就是:“以后再也不捐了。”

  这里先撇开那些是是非非不谈,就来说说互联网慈善为啥这么容易“翻车”。作为近年来兴起的新兴模式,互联网慈善以强大的劝募能力,高效的募款通道,推动慈善事业高速发展。公允地说,近年来各种互联网慈善平台的出现,的确帮助了很多人渡过难关,让“人人皆可慈善”得以现实。

  互联网慈善,最厉害的本领就是讲故事。把一个个催人泪下的个案和捐款通道,通过互联网直送受众面前,在极短的时间内打动人心完成劝募。但问题也出在这里,现在许多互联网慈善平台,太过注重讲故事,而忽略了慈善的基本原则,对于每一笔善款的去向,必须给予捐款人一个交代。

  一位资深慈善公益人告诉我,不管是互联网慈善还是传统慈善,讲故事劝募只是一小部分。最麻烦的事情,是善款物资募集到后该怎么用好。资源该如何分配,监管该如何到位,怎么建立查询通道,剩余资源又该怎么处理……这都是无法回避的问题。许多人满怀热情投身公益慈善,结果劝募成功后反倒开始犯愁,因为要做到“透明、公开、公平”真不是一件容易事,稍有不慎就要“翻车”。

  “讲故事”是互联网慈善平台的前端,建立完备的运作机制、有力的监管手段、公开透明的查询通道,则是平台的后端,重前端而轻后端的情况在如今的互联网慈善领域非常普遍,而个别人打擦边球、暗箱操作,甚至假借慈善大肆敛财,更是极大伤害了慈善的公信力,透支了社会的善意。

  说到底,出现这么多争议,还是因为互联网慈善发展太快了。从出现至今不过短短几年,规模急剧膨胀,劝募能力飞速进步,制度建设却远没有跟上。如果要给开出一副“药方”,其实也很简单——一个“透明袋”加一本“明白账”,把互联网慈善装进去,对每一笔善款心怀敬畏,不要总想着如何快速扩大规模。毕竟基础不牢,万丈高楼倒塌也就是一眨眼的事。

  李一能/文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