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时政 > 评论 > 正文

新民随笔丨城市的“空间”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潘高峰     编辑:郁晶陶     2020-08-13 13:07 | |

最近读到两则新闻故事,都挺让人感动。

一则新闻是,为了苏州河岸线贯通,紧邻河岸的上海印钞厂将把沿河170米旧围墙拆除,向内退让5米再建新墙。这样让出的距离,恰好是修建一条沿河步道的宽度。原属于厂房的土地,就成了公用的苏州河岸线。

另一则新闻是,上海奉贤一位独腿快递小哥,每天拄着拐棍送快递,5年送了50万单,比正常人还利索。他的人生理想是靠送快递攒到人生的第一个100万,然后开一家烧烤店,拥有一份属于自己的事业。非常励志。

两个故事,一个说事,一个说人,看起来风马牛不相及,但都让人感受到了上海这座城市的温度。

大家都知道,黄浦江和苏州河这“一江一河”是上海的城市瑰宝。这些年,随着杨浦大桥到徐浦大桥45公里岸线的贯通,浦江两岸已经成为连续贯通里程最长、城市更新区域最大、城市功能最为丰富的世界级滨水区。

这个过程其实很不容易。从2002年起,先后有将近3500家单位搬迁,腾出土地接近750公顷。

黄浦江畔美了,苏州河也要跟上。

2020年是苏州河岸线贯通之年。据说,光是普陀区就有上海印钞厂、华东政法大学、上汽集团、烟草储运、中国盐业、上海贸易学校、江南场、建工园林等8家单位,半岛花园、苏堤春晓等14座小区,以及M50、创享塔等数个园区从河岸一线退让,腾出了南、北岸两条蜿蜒曲折的沿河“项链”,让全体市民共享河岸之美、亲水之乐。

一座城市,能不能让生活更美好,不仅在于收入水平有多高,或是摩天大厦有多高,还要看它给普通人留下多少“空间”。这里的“空间”指的不仅是物理空间——亲水岸线、街心公园、博物馆、大剧院……还是事业发展的“空间”——人生出彩的机会。

一个只有一条腿的残疾人,能够留在上海追逐梦想、成就事业,固然与他自身的奋发图强和努力拼搏分不开,也肯定与这座城市的包容与友善有关——有企业给他机会,有客户给他关心和帮助,大家看见他,眼里透出的都是满满的鼓励:“小伙子挺能干!”

我想,这就是上海的魅力之所在。

潘高峰/文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