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时政 > 评论 > 正文

两会快评|千万不要“剥夺"孩子的睡眠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邵宁     编辑:吕倩雯     2021-03-10 09:41 | |

困,疲倦,想睡觉。但,和春天无干。

这几天,“缺觉成全国中小学生老大难问题”这一话题上了微博热搜。这个问题是在全国两会的政协大会发言上,被陶凯元委员提出的。

图说:全国政协委员陶凯元。新华社

人们都羡慕“婴儿般的睡眠”。因为只有婴儿,才能睡得那么香,那么甜,那么长。其实,孩子也有良好的睡眠,只不过,他们中很多人的睡眠现在被剥夺了。

中小学生该睡多久?小学生每天10小时,初中生每天9小时,高中生每天8小时,这是教育部《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的。然而,3月1日北京发布的最新版心理健康蓝皮书显示,有95.5%的小学生每天睡眠不足10小时,平均为8.7小时;有90.8%的初中生每天睡眠不足9小时,平均为7.6小时;有84.1%的高中生每天睡眠不足8小时,平均为7.2小时。

图源IC

这个统计是符合实际的。晚上11点上床,早上6点半起床,是我上高一的女儿的作息时间,遇到考试会睡得更晚。而她从初中开始,每周五放学,常常会蒙头睡上一觉,有时候可以从傍晚6点睡到第二天早上七八点。这样才算把觉补上了。她的很多同学很羡慕她,有的同学每天只能睡五六个小时,美其名曰“精致睡眠”。这样的“精致睡眠”,却让身心变得粗糙。困,可能是现在的中小学生最普遍的感觉。

陶凯元委员是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但让她无奈的是,孩子的睡眠问题却无法用法律来保障。剥夺睡眠不是犯罪,也不违法,但依然是残忍的。把睡眠时间抢走的,是做不完的作业、上不完的课外班。参与剥夺孩子睡眠的,除了学校、辅导班,还有他们最亲近的人——家长。“现在不吃苦,将来就要吃苦。”“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多考一分,干掉千人。”这样的观点,不少老师和父母深以为然。

不需要科学论证,睡眠不足的后果是什么,而长期缺觉引发的心理问题可能更为隐蔽,也更为严重。

“麦克白已经杀害了睡眠,那清白的睡眠,把忧虑的乱丝编织起来的睡眠……”在莎士比亚著名的悲剧《麦克白》中,麦克白夫人的呼号回荡在深沉的夜里,她和丈夫因此再也得不到安宁的睡眠。

陶凯元委员的大会发言为我们提了个醒:千万不要成为杀死孩子睡眠的“麦克白夫人”!

邵宁/文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