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时政 > 评论 > 正文

新民快评|因为咖啡,上海营商环境里有种文艺气息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董纯蕾     编辑:吕倩雯     2021-03-23 10:57 | |

一天,从一杯热咖啡中醒来。在奔忙的城市里,会有多少这样的人。

一天,开一间不大的咖啡馆。多少文艺女青年,曾怀揣这样的梦想。

图说:星巴克甄选上海烘焙工坊,咖啡师在现场用虹吸壶制作咖啡。陈梦泽 摄

不记得从何时起,上海的咖啡消费规模、咖啡门店数量等多项咖啡“指数”稳居全国首位,“咖啡地图”在上海越画越繁密,越画越细致。昨天,新民客户端发布了一则题为《全上海都与咖啡相遇》的新闻,讲的是3月29日将在国家会展中心开幕的上海咖啡文化周,里头有文学、音乐、戏剧,还有建筑,以“因为咖啡,所以上海”为主题的一系列咖啡文化活动将走进全市的公共空间。朋友看了标题,问在哪里。我想了想,答何处不相逢。

当我们谈论咖啡时,我们在谈些什么?或者,请允许我用网络新闻更常用的标题套路来替换这种文艺句式。为什么是咖啡?为什么是上海?

也门的牧羊人,君士坦丁堡“赶走疲倦”的食品,伦敦或是牛津的第一家咖啡馆……毫无疑问,咖啡是舶来品。然而,即便是在东西方文化交融的上海,也不是一开始便有滋养咖啡的土壤的。

因为张罗一个名叫“科学咖啡馆”的活动,大概从十几年前,便常常和朋友聊起咖啡的话题。彼时,更多是一种氛围,若谈到开咖啡馆,多半是一笔赔本买卖。后来,在尚未遍地开花的科技成果转化孵化器、高新技术园区里采访,开始渐渐有了咖啡馆的标配,背后关联着天马行空的创新思维。遇到了棘手难题的科学家,在弥漫着咖啡醇香的“放空”时刻找到了灵感。多美好的画面!

再后来,当我们谈论咖啡,谈起的是一个不知名的社区里一间充满人情味的温暖客厅,谈起的是用咖啡渣栽培植物的另辟蹊径,谈起的是鼓励顾客自带杯子“零拷”咖啡的环保风潮,谈起的是残障人士、自闭症患者或被“记忆的橡皮擦”困扰着的人们冲调的一杯杯有爱的咖啡……

因为咖啡,所以上海。若将“咖啡”一词替换成茶,大概也无妨。只不过,在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咖啡更适合随时随地的消费罢了。

上海的咖啡,不再是某种饮料,不再是小资或文艺的代名词,也不仅仅是狭义的营商环境,而是这座城市的味道,是你和我的故事。

董纯蕾/文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