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时政 > 评论 > 正文

新民快评|沙尘治理需要命运共同体意识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马丹     编辑:张家愉     2021-04-30 09:30 | |

内蒙古阿拉善盟出现近百米高“沙尘墙”、甘肃河西多地遭遇大风沙尘天气……这几天,大范围沙尘天气再次影响我国多地,春光和煦的“人间四月天”又“蒙尘”了。人们不禁发问,为何许久不见的沙尘,今年频频卷土重来?

图说:沙尘暴中的清华大学(资料图)。东方IC

沙尘暴古今中外都有。在世界各地,它通常是“春天来了”的信息传递者。从蒙古高原刮起的强风,裹挟着沙尘,甚至可以刮到日本群岛,而非洲北部撒哈拉沙漠一般3月、4月会刮起沙尘暴,最远可以吹到欧洲南部。

为了和沙尘抗争,自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我国就开始环境综合治理。随着植树造林、防沙治沙工作的整体推进,时常发生的沙尘天气早已有了明显改善,近10年来已经很少见到“这么纯”的沙尘暴了。今春的沙尘暴起因固然主要有气温偏高、降水偏少使得土壤裸露,沙尘更容易扬起这样的自然因素,但半世纪以前沙尘“国产”为主,而现在沙尘系“蒙古国进口”,由此沙尘天气确实再次为人类敲响警钟:气候和环境问题从来没有国界。

近年来,不光是沙尘天气,极端天气、物种灭绝、新型疾病等灾难频频降临,其实都是大自然在用各种方式给人类生存和发展发出警示。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人与自然是命运共同体,国与国之间也是命运共同体,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而任重道远的生态治理,更需要国际间合作来应对挑战,这种合作需要摒弃偏见,从经济到科技开展方方面面的合作。去年在上海举行的世界顶尖科学家气候峰会上,2004年诺贝尔物理奖得主戴维·格罗斯就曾呼吁,当人类作为命运共同体存在时,科学家应该倡导以相互合作、协调为主基调的国家合作,而非以国家、政治利益为主导的不良竞争。

与此同时,保护修复生态环境也绝非一蹴而就,需要一代接一代人持续努力,才能将一张蓝天白云、绿水青山的人与自然“蓝图”绘制到底。

马丹/文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