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时政 > 评论 > 正文

新民快评丨“来电暴增”背后是城市问题解决力的提升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吴强     编辑:赵菊玲     2021-07-15 09:34 | |

数字解读是门学问。

7月12日,新民晚报第29届夏令热线开通,从8时30分到11时,两个半小时接到5047个电话——然而,这不是我要说的重点。重点是:一年前的7月13日,第28届夏令热线开通,同样时段,接到来电为1205个。

图说:夏令热线接电现场 新民晚报记者 陈梦泽/摄

从1205个到5047个,同比猛增300%以上。众所周知,新民晚报持续近30年的夏令热线,主要是反映市民读者夏令高温酷暑期间各类急难愁问题的。两个数字一对比,岂非要吓一跳:和去年相比,今年的各类烦恼也同比增长了三倍多?

有冷静的数字为酷暑的烦恼作证,似乎铁证如山,其实不然。

简单看是问题暴增,仔细看可能恰好相反:不是问题暴增,而是解决问题的能力暴增的缘故。把来电多等同于问题多需要一个前提,即:个半小时已经穷尽了所有问题,去年如此、今年也是如此。但事实上,这个前提不存在,个半小时不可能穷尽所有的来电,更不能穷尽所有的问题。问题好比湖水,用小勺子舀,舀到的就少;用大勺子舀,舀到的自然就多。在这里,热线好比是勺子,正是因为接待来电的能力大大增加,勺子做得很大,因而得以反映的问题也猛增了。设想个极端情况:如果今年夏令热线只安排一门电话、一个接线员,那两个半小时恐怕接不了多少电话,但绝不可因此得出结论:上海老百姓的夏令烦恼,同比下降了百分之多少多少。

自然,打进热线,问题通过夏令热线得以反映不意味着问题已经或者必然得到解决,但至少完成了第一步:问题通过媒体得以被社会大众、被政府相关部门感知,进入了公众视野,并开始走上得到解决的路,或快或慢。近30年夏令热线的实践中,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一个超大型城市,日新月异,又遇上高温酷暑,碰到各类问题烦恼,再正常不过。有了问题,能迅速、及时、更多被感知,并逐渐解决,恐怕正是城市软实力的一种象征。从这个意义上说,前后两年夏令热线同期来电数量正是上海软实力发展的一个注脚,值得立此存照。

吴强/文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