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时政 > 评论 > 正文

新民快评|网络暴力不能带来正义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方翔     编辑:赵菊玲     2021-08-12 12:01 | |

近日,一名17岁的大男孩在救三名落水女子过程中不幸溺亡。网传三名女子获救后态度冷漠,称不认识施救者,一些网民因而扒出她们的社交账号并加以指责。对此,施救者家属呼吁不要通过网络暴力盲目攻击别人。

网络暴力的定义很多,形式也多种多样,像非法的人肉搜索、网络集体辱骂、污蔑和欺凌等。有人曾将网络暴力比喻成为一把装上了“消音器的枪”:以正义为名、以键盘为扳机,将“子弹”射向他人。2018年,四川的一位女医生因为与两个未成年人发生冲突遭到“人肉搜索”,后服药自杀。从事发到去世,只有短短5天时间。在她去世后,曾经对她“人肉搜索”和攻击的人,开始转头去攻击两个未成年人。

图片来源:东方IC

近年来,网络暴力越来越呈现出了有组织、有策划、有产业链条的倾向。施暴及策划者的目的常常也不是简单的情绪发泄,而是有着各种利益诉求。2020年5月,一条广州某小学教师涉嫌体罚学生的微博,引发舆论广泛关注。但经警方调查发现,这是孩子母亲伪造血衣栽赃,并且雇人网络炒作。最终,这位母亲因犯寻衅滋事罪获刑。

网络暴力的发起者和参与者虽然标榜“正义”,但这些人并不关心事实真相,罔顾道德与法律的边界,只在乎瞬时的情绪释放。在他们施暴的过程中,一些平台有意放纵这样的话题炒作,像一些骂战、诽谤,部分平台根本没有尽到“通知删除”的义务。因为希望获得流量,一些平台甚至默许、纵容,成为扩大伤害的帮凶。

网络暴力不能带来正义。向网络暴力说“不”,应成为社会广泛的共识和公众共同的期待。特别是要将严重危害社会的网络诽谤、侮辱行为纳入公诉案件范围,拓宽网络暴力维权的路径。今年4月,杭州“女子取快递被造谣案”一审宣判,两名造谣者被判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二年。这不仅是针对个案,而是对未来各种形式的网络暴力事件都具无形的约束。

无论是在网络上,还是在现实中,“暴力”从来都毫无正义可言,也解决不了任何问题。构建风清气朗的网络空间,需要举全社会各方之力,并且需要让每一个人都参与进来,一同拒绝网络暴力。

方翔/文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