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时政 > 评论 > 正文

新民快评 |“保护面孔”要依法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王蔚     编辑:李一能     2021-08-16 10:36 | |

  “人面不知何处去,可叹我还笑春风。”有人将那首著名唐诗改了几个字,不尽的烦恼跃然纸上。“我的面孔去哪了”,这真是现代人必须直面的一个重要问题。因为,“盗脸贼”常常让人防不胜防。

  人的面孔天然具有法定性,它是人格权益的重要组成部分,极具私有性。但是,近年来随着刷脸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盗脸”案件或纠纷时有发生。比如,在当事人不知情、未同意的情况下,数以千万计的人脸信息数据被违法采集并售卖;“换脸”软件的叫卖,给不法分子盗用他人面孔从事违法活动提供了便利。

人脸信息保护需要依法 东方IC 图

  欣慰的是,从本月起依法“保护面孔”有了明确的法条细则。最高法新实施的“关于审理使用人脸识别技术处理个人信息相关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明确了公民可以对三种刷脸行为说不:一是物业不得强制将人脸识别作为出入小区的唯一验证方式;二是处理未成年人的人脸信息,必须征得监护人的同意;三是应用程序不得强制索取非必要个人信息。我的面孔我做主,这是一项最基本的法律精神。今后,在宾馆、商场、银行、车站、机场、体育场馆、娱乐场所等经营场所、公共场所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使用人脸识别技术进行人脸验证、辨识或者分析,以及未公开处理人脸信息的规则或者未明示处理的目的、方式、范围的,都属于是侵害自然人人格权益的行为。而且,法律还赋予了公民有要求信息处理者承担违约责任并删除人脸信息的权利。

  一方面,公民依法享有自愿公开人脸信息的权利;另一方面,法律还规定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或者紧急情况下为保护自然人的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所必需而处理人脸信息的,以及为维护公共安全,依据国家有关规定在公共场所使用人脸识别技术的,信息处理者不承担民事责任。这就是说,面孔的私有性也要服从于法律的正当性。该刷脸时得刷脸,这也不能矫情。

  王蔚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