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时政 > 评论 > 正文

新民快评|身处繁华伫立碑前,遥想先辈浴血奋战之日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潘高峰     编辑:赵菊玲     2021-09-23 09:08 | |

昨天,路过南京西路石门一路路口,偶然一瞥,看到星巴克烘焙工坊门前的花坛里,竖着一块碑。

好奇走近一看,上面写着“中共中央政治局联络点遗址,石门一路336弄(柏德里)9号”,下面数行小字,介绍了遗址概况:1927年9月下旬,中共中央机关陆续迁回上海,这里是最早建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联络点之一,周恩来和邓小平几乎每天到这里办公,中央各部和各地党组织常派人前来请示工作。

图说:中共中央政治局联络点遗址 潘高峰/摄

寥寥数语,让人意犹未尽。这个身处闹市,只余一块碑、几句话的红色遗迹,究竟藏着怎样的故事?拿出手机上网一查,才弄清了它的由来。

原来,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革命形势逆转,汪精卫等控制的武汉国民党中央召开“分共”会议,决定同中国共产党决裂。险恶局势下,中共中央决定将领导机关迁回上海,指示中共江苏省委租下同孚路柏德里700号,成为最早建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联络点之一。

当时,这里看似一座极为普通的上海石库门里弄住宅,十分隐蔽。时任中央政治局常委、军委书记、组织部长的周恩来和中央秘书长邓小平几乎每天都到这里的客堂楼上办公。机关事务性的问题由邓小平直接处理,政策性的问题由周恩来亲自处理,重大问题则交中央政治局会议讨论决定。

1982年5月,这处旧址由原中共中央秘书处工作人员黄玠然和张纪恩寻访确认,当时的弄堂口还保留有“柏德里”字样。可惜后来因市政建设,原建筑被拆除。

这次街头“邂逅”,让人格外感慨。今年是党的百年华诞,此前在采访中也了解到,作为党的诞生地,上海全市现存各类红色资源612处,包括旧址、遗址近500处,纪念设施100多处。通过“遗址树碑、旧址挂牌”,这些红色资源被越来越多的人所了解。这处“中共中央政治局联络点遗址”正是其中之一。

90余年光阴飞逝,昔日白色恐怖笼罩下的革命斗争故地,已成为上海最繁华、最时尚的商圈,这变化是何等让人神往。伫立碑前,遥想先辈浴血奋战,再看街头人流熙攘。这一切,正是先辈们期盼的未来。

潘高峰/文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