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时政 > 评论 > 正文

新民快评 | 看完《长津湖》,年轻人不妨再看看《上甘岭》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晏秋秋     编辑:屠瑜     2021-10-11 09:31 | |

网络图

《长津湖》大热,影院中不乏流泪的年轻观众。抗美援朝的诸多历史细节,就在这年轻人的眼泪之中,变得模糊而又清晰。

当然,“只知长津湖,不知上甘岭”的年轻人,似乎还有不少。有人问,长津湖之战如此悲壮,那么上甘岭战役呢?

严格来说,这两战不太能放在一起比较。主要原因在于,长津湖之战,是二次战役中发生在东线的战役,而上甘岭,是一场相对独立的战役。

单就战争规模而言,上甘岭之前的五次战役,和之后的金城反击战,志愿军投入的兵力都在20万人以上。而上甘岭战役志愿军投入的兵力是4万余人。

但是,上甘岭战役,绝对是抗美援朝最惨烈之战。双方在43天的时间内,在面积仅3.7平方公里的两个高地反复拉锯。火力的密集程度,最高达到平均每秒6发炮弹,战场即为焦土。

而在坑道战阶段,15军面临封锁、轰炸、毒烟、断水,生存条件恶劣到无以复加。而要将补给送入坑道,需经过层层封锁线。当时的标准是,能送进一个苹果,就荣立二等功。

上甘岭之战的惨烈,还体现在涌现了大量的战斗英雄。整个战役,主动拉响爆破筒、手雷与对手同归于尽,或舍身堵抢眼、炸地堡的有名有姓的英雄,就有38位之多!上甘岭之战时,中美两国正在板门店谈判。志愿军在上甘岭打得硬,美国人讲话的底气就不足。可以说,这一片小小的战场,成为全世界瞩目的焦点。上甘岭之战,不仅打掉了对手的军事攻势,而且打出了志愿军的指挥艺术、战斗作风和团结精神,简单地说,打出了中国的军威和国威。此战之后,美国再也没有向志愿军发动过营以上规模的进攻,东亚地区也换来了几十年的太平。有人说,美国人认识中国,是从上甘岭开始的。

所以,现在的年轻人,在看了《长津湖》电影之后,我想,也不妨去看看《上甘岭》。这部影片虽然老,但情绪永远新鲜。它的拍摄手法未必先进,但它讲的故事,却永远站在潮头。当《我的祖国》的歌声,在坑道中响起的时候,你会感悟到更多的历史细节。

晏秋秋/文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