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时政 > 评论 > 正文

新民快评 |“坑老陷阱”要防更要治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吴强     编辑:梅璎迪     2021-10-14 09:10 | |

今天重阳节。昨天,中国消费者协会给老年消费者送上一份识别“坑老陷阱”的详细提示。提示而至于“详细”,说明“坑老”现象并不鲜见。


图片来源:东方IC

中消协列举的陷阱主要包括:“购药要选正规渠道,保健食品认准蓝帽;警惕低价旅游陷阱,小心投资理财圈套。远离非法会议营销,防范各种电信诈骗。”简单归纳下,就是关于健康的、关于游乐的、关于理财的、关于会议的,而最后一条:“各种电信诈骗”,则是“兜底”条款。

万般算计只为钱。因此,中消协语重心长 地提醒——“对于涉及金钱的事,一定要理性分析、多方核验,不要草率做决定,不向陌生人转账汇款,不将银行卡号、密码、验证码等信息告知陌生人,更不要贸然按照对方的指示进行操作,务必看护好你的‘钱袋子’”。

这样的新闻读来既为中消协的贴心周到感动,也为老年人身处这样的消费环境汗颜。有了点闲钱、有了点闲暇的老年人,在各类陷阱设置者眼中成了行走的钱袋。之所以老年人特别容易被“坑”,想必是骗子们觉得针对老年人有着信息、反应、智力的不对称,并存心利用这种不对称来获取实际财产上的好处。至于老年人因此遭遇的种种不堪,单纯金钱损失大概还在其次的,骗子们一概置之脑后。

是骗子们太高明,所有马脚都不露,单单就在老年人这里现出原形么?恐怕未必。充斥在我们身边的许多广告招贴、招徕诱引,一看就是交智商税的,岂止是蛛丝马迹,简直是原形毕露。对这样的“坑”,我们真的无计可施么?

是老人们太“落伍”,好话听不进,只听得进骗子的话么?恐怕也未必。孩子们究竟有没有尽到责任,像当年父母亲教诲孩子那样,不厌其烦、无微不至,扪心自问,我们真的做到了么?

说到这里,骗子们可能要笑了:我们套路多多,针对各种人群、发现各种痛点,就有生财机会,哪分什么男女老少。

想想也是对的,好像不止老年人,各种人都有不对称的时候。所以,人人动手,消灭骗子。

吴强/文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