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时政 > 评论 > 正文

新民快评 | 不要给笔试作弊留空间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纪玉     编辑:包雍尔     2021-11-08 13:23 | |

名为“助考”,实为作弊。据媒体报道,秋招已至,各个大厂、企事业单位的招聘工作纷纷开启。一时间“笔试包过”“助考”的宣传在各个平台上“冒头”。而一波又一波心怀侥幸试水的考生,其实已经在违法的边缘疯狂试探。

图片来源:东方IC

现在,不少企事业单位的招聘笔试在线上进行。没有监考人员,有人动起了歪心思,有人则从中嗅到了“商机”。根据考试形式、难易程度等,“助考”费用从几百元到几万元不等,甚至还有提供“包找工作”全套服务的,高达20万元。那么,是不是真的“包过”呢?有求职者花钱被坑,不仅得了个低分,考完还被“枪手”拉黑。

这种“助考”行为踏破诚信底线,破坏了招聘求职的公平性。据某招聘平台发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秋季招聘过程中,该网站共计为超过120万考生提供在线笔试服务,作弊率为14%,每10个考生中就有1个存在作弊行为。有互联网大厂表示,查实的作弊者会列入黑名单,“发了offer都直接撤回”。笔试作弊,不仅可能留下不诚信记录,还面临一定的法律风险。就算入了职,用人单位发现后也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不要给笔试作弊留空间。一方面,企事业单位在进行线上笔试时要完善技术“防线”,增强反作弊能力,防止留下可钻的空子,比如实施全程监控、强化技术和人工检查等。网络平台对相关“助考”信息也应及时清理,阻止其进一步扩散。另一方面,对于组织作弊的“助考”机构和人员,应明确其法律责任,予以有力打击。刑法中有组织考试作弊罪,适用范围是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那么,在此范围之外的组织作弊行为,如何处理?是否可能涉嫌非法经营等刑事犯罪?

对用人单位来说,不会光看笔试成绩就决定录用谁,而是会综合考量求职者的条件以及在笔试、面试中的发挥。求职者与其寻求歪门邪道,不如夯实能力、用心准备,这样才是最踏实的。

纪玉/文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