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时政 > 评论 > 正文

新民快评丨“好价”岂可“好假”?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纪玉     编辑:赵菊玲     2021-11-09 13:30 | |

   “双十一”促销季,消费者都想拿到“好价”。但看似“好价”,有时却是“好假”。据媒体报道,“商家先涨价再降价,最终折扣商品比原来还贵”“说是满减,当次购物不能使用,还得等到下次购物才能优惠”等问题依然存在。消费者发现,优惠规则多且复杂,让人很是“心累”,“没点奥数功底都不配过‘双十一’了”。

图片来源:东方IC

预售、红包、满减、优惠券……平台和商家的优惠方式令人眼花缭乱。对此,中消协提醒消费者留心商家的促销规则,了解各种优惠措施是否有“门槛”限制、适用的产品品类和范围、能否叠加使用以及售后服务措施等。复杂的规则“劝退”了不少人,但仍有较多消费者希望在这个促销季以低价拿下心仪商品,投入了各种“精打细算”之中。

与“心累”相比,更让消费者感到“受伤”的,是商家在复杂规则之中隐藏着种种套路,嘴上说着“低价”,实际上价格与平时相差无几,甚至暗藏“先涨后降”等陷阱,损害消费者权益。市场监管总局近日下发《关于规范“双十一”网络促销经营活动的工作提示》,其中提到:禁止采取“先提价后打折”、虚构原价、不履行价格承诺等违法方式开展促销。对商家的不良行为,平台首先要负起责任、及时处理;如果涉及违法违规,监管部门也责无旁贷。

消费者希望优惠规则简单明了,而平台和商家为追求商业利益,自然会想方设法让消费者把更多的时间和金钱留下来,设置花式规则就是手段之一。但不管怎么设置规则,不坑害消费者是必须坚守的底线。少点套路,多些诚信。通过实实在在的“好价”留住消费者、争取“回头客”,才是正道。同时,规则如果过于复杂,就算没有损害消费者权益,也影响到消费体验,不少消费者就选择“用脚投票”,不愿再耗费大量时间精力。

虽然规则设置的主动权在平台和商家手上,但要不要“剁手”,决定权还在消费者。消费者要擦亮眼睛、按需规划,勿被“买到就是赚到”之类的宣传气氛迷惑,遇到纠纷及时维权。平台也应通过技术手段,例如提供价格监测、披露商品近期价格变动情况等,让消费者权益得到更多保障。

纪玉/文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