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时政 > 评论 > 正文

新民快评|让慈善成为自然而然的生活方式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纪玉     编辑:赵菊玲     2021-11-24 14:23 | |

近日,浙江省宁波市慈善总会会长陈云金收到一封落款为“顺其”的挂号信,落款地址是不存在的宁波市中山路1号。信封里是一叠厚厚的汇款凭证,总计105万元。这是神秘的隐名捐款人“顺其自然”第23次向宁波市慈善总会捐款。1999年以来,“顺其自然”每年都会捐款,总额已达1363万元。

图源:东方IC

“坏事不做,好事不说,顺其自然”,这位神秘捐赠人在2000年留下的一张字条上写道。人们难免好奇:他或她是谁?又或许,“顺其自然”的背后不止一个人,而是多位好心人的“集合”?不过,既然“顺其自然”坚持隐名捐赠,“好事不说”,那就要尊重其意愿。最重要的是,确保每一笔善款都用到实处。从媒体报道看,其捐款被用于资助困难学生、援建学校、帮助脱贫项目等。善心没有被辜负。

慈善,是高调还是低调,没有标准答案。神秘的“顺其自然”之所以让人触动,不仅在于做好事不留名,也不仅在于捐赠总额高,更是因为这23年的坚持让人看到,慈善已经成为其生活不可或缺、自然而然的一部分。类似这样坚持多年捐赠的好心人,媒体上多有报道。对他们来说,慈善不是“一次性”行为,而是已经融入日常,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把慈善养成习惯,很多人正在如此践行。比如,看准一个或几个公益项目,以“月捐”等方式持续捐赠。在保障自身生活后有所余裕、力所能及的前提下,数额多少都可以,几元、十几元、几十元……都是善心的汩汩涓流。而且,如果长期投入,总额往往不少。对公益机构来说,构建起稳定的支持群体也很重要。一些公益项目要长期进行下去,公益机构要规划长期发展战略,稳定的支持必不可少。

这样的长期投入,也对公益机构、公益项目等的透明度和专业性提出了更高要求。信息公开做到位,项目稳步推进或做出实效,才能吸引更多捐赠人放心地长期支持。不少专业人士建议,人们在捐赠前先了解相关信息,捐赠后也关注一下项目实施情况,养成具有可持续性的捐赠习惯。形成良性机制并持续完善,会有更多人愿意加入“细水长流”的队伍。

纪玉/文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