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时政 > 评论 > 正文

新民快评|艺术不应有偏见,更不能充斥歧视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方翔     编辑:赵菊玲     2021-11-24 15:49 | |

近日,迪奥摄影展品《骄傲的矜持》被质疑丑化亚裔女性,引发了热议。时隔一周,迪奥和涉事摄影师陈漫在社交平台上发文回应此事。陈漫表示,当时的作品欠缺思考。迪奥则辩称,这并非迪奥商业广告,并继续协同相关部门把关审核批准所有公开露出的作品。

微博截图

“这难道不是丑化吗?”一名网友的留言,道出了很多人第一眼看到《骄傲的矜持》这张照片的心声。头发油腻、眉毛稀疏、眼神凶狠、浮肿单眼皮配上脏兮兮的眼妆,还戴着清朝护甲……“迪奥与艺术”展上,《骄傲的矜持》的这张女模特的照片,乍一看还以为是哪部恐怖片中的场景,以至于不少网友怒批“太阴间”“丑化亚裔”,并联想到西方丑华节目中的“傅满洲”角色——阴险狡诈、恐怖骇人。陈漫当初是如何设想的?迪奥展出这种照片意义何在?

“审美”,在古今中外并没有统一的标准。“美”,也可以有各自的理解。但如果为了迎合西方某些受众对于中国的刻板想象,以西方中心主义的视点来为中国的审美制定“范式”,这种浸在骨子里的“傲慢与偏见”是不能接受的。

不仅是女性形象,中国的语言、筷子等文化符号,也常被国外品牌滥用。无论是意大利奢侈品牌杜嘉班纳(Dolce&Gabbana)辱华广告中,眯眯眼女模特笨手笨脚地用筷子吃披萨,还是好莱坞真人版电影《花木兰》中角色头饰、妆容、服饰,不同朝代的“一锅乱炖”,都展现出了国外的一些人并没有真正领悟中国传统文化,也没有真正尊重中国受众的审美取向,更多地还是一种“以洋为美”“唯洋是从”。

偏差可以纠正,但偏见不能接受。艺术本不该分肤色、种族,更不应充斥着歧视。中国人并不狭隘,更加开放、包容、理性的心态,必定会成为未来的主流。我们可以接受多元化的审美,也鼓励文化包容,但这绝对不是建立在傲慢与偏见上的。

彼此交往,应该以尊重为前提。只有彼此尊重,才能共同发展。对于品牌和作品来说,要想在中国立足长远,必须让艺术回归“真善美”的本真,弘扬东方美真正的内核,为宣扬真正的中国美而努力。

方翔/文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